南怀瑾大师《论语别裁》的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 - 查字典初中网
初中网 > 课外生活 > 读书笔记 > 南怀瑾大师《论语别裁》的读书笔记

南怀瑾大师《论语别裁》的读书笔记

国庆没有出去旅游,在家带带孩子,看看书。那天随手拿了书架上南怀瑾大师的《论语别裁》翻翻,却让我感到相见恨晚啊。人生就是如此奇妙,以前总是找不到合适的书指导自己读《论语》,总觉得《论语》一句一句没啥关联,很难懂,没想到这样的好书竟然一直趟在自家书架上。我也不敢说南大师的解释就是对的,但他的讲解让我觉得很符合逻辑。

下面是我的读书笔记,粗黑部分是自己写的,便于我理解。其他大部分是从书中整理归纳出的对原文的解释。本来读书笔记我没想发出来,但想到公众号原创码字确实累,发读书笔记能分担一部分压力,再者南大师的解释通俗易懂,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学习《论语》,所以就发了。笔记中如有不妥之处,也请见谅!

学而第一

儒家教人的目的是使人做学问,进而天下大治。那么做学问的总原则是什么?

孔子说:做学问【注一】,随时随地要有思想,随时随地要见习,随时随地要有体验,随时随地要能够反省,慢慢有了进步,还怕得不到会心的微笑吗?做学问要享受寂寞,但只要有学问,自然有知己。当一个人在为天下国家、千秋后代思想着眼的时候,正是他寂寞凄凉的时候,这时出现一个自己的知己,难道不是值得高兴的事吗?做学问可能一辈子没人了解,但自己不成功要做的是反省自己,心里不能有一点怨天尤人的念头,能做到这点的人难道不是君子吗? 做学问的出发点是什么?

有子说:做人讲究孝悌【注二】,懂得这点的人是不喜欢捣乱的。不喜欢捣乱而喜欢作乱,是更加不可能的。所以,学问之道在自己做人的根本上,人性的建立,内心的修养,只有培养自身人性光辉的爱,才能走上学问之道。所以,孝悌难道不是做人的根本吗? 做学问的方法:第一点,要全心全力亲历亲为的投入。

孔子说:有些人讲仁讲义说的头头是道,但却不脚踏实地;态度上好像很仁义,但不是真心实意。这样是到不了“仁”这个学问的最高境界的。 第二点,提升个人的修养。

曾子说:我个人做学问很简单,每天只用三件事情考察自己。替人家做事,是不是忠实【注三】?与朋友相处是不是言而有信?讲了的话都兑现了吗?老师教我如何做人做事,我真正去实践了没有? 第三点,将个人修养运用到组织中去。

孔子说:领导一个单位,乃至领导地方的政治,甚至领导一个大国家,道理都是一样的。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宁可不接受,既接受了就要认真去做。同时,做任何事情都要使下面的人绝对信服。对经济财政方面,要节省,节省的目的是福利别人。要在合适的时间使用合适的人员去处理事情。 再次强调:一、做学问是要从人生的经验中去体会,并不是死读书。

孔子说:弟子在家要讲孝,进入社会要讲悌,谨慎处世,而且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都言而有信。同时,有伟大的胸襟,能够爱人。如果做到以上这些,再亲近有学问道德的人做朋友。都做到之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再做自己志向所在的事情。 二、做学问的目的就是学会做人做事。

子夏说:看到优秀的人能肃然起敬,在家能竭心尽力地爱家庭爱父母;在社会上做事,对人,对单位,对国家,能放弃自我的私心,全身心投入;在与别人交往时能言而有信;这样的人,就算没有读过一天书,我也一定会说这个人是有真学问。 做学问应该秉持怎样的心态?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不自信也不重视自己,那就会没有自己的人格,这个学问是不稳固的。我们要努力做到“忠”“信”两点,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应该取长补短,一旦发现自己不如人家的地方,就不要怕改过。 做学问不是为了自己有多么大的成就,而是为了救世救人。

曾子说:如果一个人有学问,那么他做任何事情都会考虑开始,好的开始必然会有好的结果。如果每个人做这点都像孝敬父母,孝于祖先那样看重,社会道德的风气自然会趋于厚道严谨了。 子禽曾经私下问子贡:我们这位老师,到了每一个国家,都要打听人家的政治,他是想做官,还是想提供人家一点什么意见,使这个国家富强起来?子贡说:我们的老师具备了温、良、恭、俭、让这样高的修养,他不是像我们这一般的思想,对于一件事情总把人家推开,自己抢来干。他是谦让给人家,实在推不开了,才勉强出来自己做。假如你认为老师是求官,那他求官的方式也和一般人的方式不一样吧? 前面说孝悌是做人的根本,那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孝呢?

孔子说:一个人当着父母面,要言行一致,背着父母甚至父母不在了,也要言行一致。父母死了,三年内都和当初当着父母面时一样的说到做到,那么这个人就称的上是孝。 做学问,“礼”的精神很重要。

有子说:礼的作用是中和矛盾,说大一点就是守恒。这是列祖列宗留给我们的好东西啊,无论大事小事,都应该按照礼的精神来处理,就一定不会出错。调节一件事情,中和一个矛盾都是有限度的,调整过头又有新的矛盾,所以在过程中也是要一直用礼的思想来约束,不然是不行的。 同时还要具备其他的精神。

有子说:“信”类似于“义”,守信的人不讲空话,说了就会兑现;“恭”类似于“礼”,恭敬的人不会招来无谓的耻辱;在满足自己有限的私欲后能做慈善福利社会,这样子也可以宗仰了。 做学问不要过分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应该重视精神生命的升华。

孔子说:君子吃住只要适当就好,对于自己分内的事要马上做,不能乱讲话,从书本上去修正自己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个样子就叫做好学。 做学问孔子很看重个人精神生命的升华。

一天,子贡问孔子:老师,人穷了,倒霉了,还是不谄媚,不拍马屁不低头;发财了,得意了,还是能够对人不骄傲。这人怎么样,可以说有学问了吗?孔子说:可以啊,但还是不如在贫困时能够快乐,在富裕时能够不断追求学问,不断讲究做人做事道理的人。子贡说:诗经里说制玉要切磋琢磨,听完老师的教诲,我觉得做学问也是如此。孔子说:子贡,你懂的这个道理,现在可以开始读书读诗了。因为,你懂了过去就知道未来,已经能学以致用了。 总结做学问最关键是反思自己。

孔子说:一个人不怕人家不了解你,最怕你自己不了解人家。 注一:学问。学问在儒家思想上不是文学,做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就是学问。

注二:孝悌。古人谈孝,是相对的,父亲对儿子付出慈爱,儿子回过头来爱父亲就是孝,与后来盲目的孝不一样,毕竟是会有“不是的父母”。悌,“兄友弟恭”,哥哥对弟弟好,弟弟自然爱哥哥,也是相对的,可以延伸到朋友层面。

注三:忠。古代说的忠,是指对人对事无不尽心的态度,对任何一件事要尽心去做,这叫忠。

查看全部

上一篇:读书笔记:那个不为认知的故事

下一篇:《汉武帝·皇权的逻辑》读书笔记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南怀瑾大师《论语别裁》的读书笔记”其他教案

热门读书笔记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