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重读鲁迅名著
初次接触鲁迅的文章,是在二十年前的中学课本上。那时,尽管老师在课堂上盛赞鲁迅的文章,但我们听得迷迷瞪瞪,实在觉不出好在哪里。只记得孔乙己说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再就是“窃书不为偷也”的名言。由于孔乙己的名字怪好玩的,以后,每遇到说话文绉绉作态酸不拉叽的人,同学们便暗地里称其为“孔乙己”。有喜欢刨根问底的同学,向老师请教茴的四种写法,老师哈哈一笑,“什么年代了,没必要学这些繁体字的。”我们私下里议论,大概老师也写不来。老实说,直到现在,我自然也不会写。如果说孔乙己毕竟还有趣,那么,《祝福》就单只剩下了苦涩。我那时只觉得祥林嫂太傻,不明白为什么还要有人编话剧编舞剧来演。后来,我的一位长辈向我推荐《呐喊》《彷徨》,我硬着头皮看了,还书时,我坦言相告“我实在看不下去,不好懂,觉得压抑。”此外,我便说不出所以然。
十年前,我在教育学院进修中文,又一次接触鲁迅,还是不大喜欢鲁迅的小说,但对先生的杂文却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朝花夕拾》《南腔北调集》《坟》《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等,一本接一本地看,感觉真是过瘾。每一篇散文,每一篇杂谈都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而且,因为读了鲁迅,对任何杂文都挑剔苛刻起来。报纸副刊上也常有一些杂谈,看了以后不是不得要领,就是闪烁其辞,或是强辞夺理,感觉是一杯温开水。
如今,已近不惑之年的我,经历了生活的风风雨雨,也认识了社会上的一些人和事,心态逐渐成熟。又一次重读鲁迅,我真正从心底开始喜欢敬佩这位伟人。也许我永远也无法真正理解这位孤独的战士,文化界的巨人,但鲁迅先生给予我的滋养却是实实在在的。现在我终于认识到了他小说中深藏着的情绪。那是少年时代的我无法捕捉到的一种情绪,那是单纯的我无法理解的一种深刻。认识鲁迅先生也有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每个年龄段的人,对鲁迅的认识和理解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只有敢于审视自己的人,才有希望走近鲁迅。鲁迅先生对灵魂的剖析是深刻的。他的小说直接深入人的灵魂,把人的灵魂深处的懦弱、卑污,通过简单的对话,精炼的白描揭露出来,含蓄有力。祥林嫂不断重复着“我真傻”的故事,在祝福之夜悲惨死去。现在读来,有一种力透纸背的悲苦。先生的《伤逝》击碎了虚幻的爱情泡沫,虽然让人绝望,但绝望中也让爱情回到了实实在在的现实土壤。《肥皂》这个短篇,寥寥几笔画了一个伪道士的嘴脸。本来也算是一位有身份的人,可看到街上的流浪女蓬头垢面,便想用肥皂咯吱咯吱一洗,那肌肤那眉眼还是很耐看的。于是,给家中的太太千挑万选买了一块香皂回来,被太太奚落一顿。他心中却老是响着“咯吱咯吱”的声音,心烦意乱,打鸡骂狗。一个人的虚伪、卑劣的心态就被一个象声词泄露了。每读到此处就乐,鲁迅先生的笔真是厉害。
他的笔,触及的地方,不是绚丽的光明所在,而是种种麻木的、卑劣的、浸染着毒液的将要死的肌骨,要解剖这样的病痛,先生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重读鲁迅先生,我感到了自己的苍白无力。重读鲁迅先生,我最想拒绝的一个词就是“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