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读后感_读书笔记 - 查字典初中网
初中网 > 课外生活 > 读书笔记 >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由于是从英文原版转译回中文,而且其探照历史的角度和传统史书有点不一样,所以读起来和以前读史感觉有点不太一样。这和内容也有关,整本书读下来,里面的几个主要人物,包括万历皇帝,首辅张居正、申时行,南京都察院御史海瑞,蓟州总兵戚继光,名士李贽,没有一个最后功德圆满的,或身败,或命名裂,或郁郁不得志,或死后遭清算。微友阿黎说,“全书从头到脚没一个自由的人,就连掌权人皇帝也不自由”,确实如此。

我读之亦有感触。比如其中有一段:“我们帝国的军队是一支全能性的军队,也是一支长久性的军队。它经常的任务是面对内部的叛逆而非外部的侵略,具体的说,就是镇压内地农民和边区的少数民族。”读到此心里一动,想到:为什么明朝后期明军遇到努尔哈赤的八旗兵、清朝末年清军碰到八国联军都会一败再败,一碰到外部军队就玩不转,因为这跟这支帝国部队的本身属性有关,它主要是对内而不是对外;其实"攘外必先安内"也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并且有极强的延续性。从某种程度上,它决定了很多朝代、不少国家的政权统治的基本功能。这一点,古今中外,例子很多。明白这一点,对专制国家运作的独特性便更能了然于胸。

其次,不仅明朝军队的武器、粮饷的供给方式极为落后,其实整个帝国的财政税收制度与民间经济的发展亦严重脱节,再加上文官集团的派系林立,政治运作上的务虚不务实,以“四书”主旨作为整个帝国运作的精神凭藉,以抽象的道德作为解决一切政治、经济、文化的标准。意识形态与现实完全割离,腐败就必然遍地盛行,这一切使得整个庞大的明朝帝国在万历之朝时便已臃肿虚弱不堪。在这个时候,其实无论内部之乱还是外部入侵,帝国中枢都没法有力应对了。这是什么问题?体制问题。此时即使有首辅申时行,清官海瑞,英雄戚继光,哲学家李贽,谁也无法改变大局,连万历皇帝也不想玩了,这个帝国只好就这样烂下去,慢慢等待它的取代者。如果不合时的体制问题没解决,那么结局古往今来必大同小异。

1619年,辽东战役打响,努尔哈赤率兵攻打明朝,明军节节败退;1644年,李自成率兵围城,紫禁城内,崇祯皇帝杀妻女后,于煤山自缢而亡。整个官僚体制的运转机能,衰退至此。此时你无论如何“勤政”,无论出多少人才,这些都将被这个庞大腐朽的体制慢慢吞灭。这个老病的巨人,病入膏肓,药石无效,随你怎么折腾,只欠一倒。 

查看全部

上一篇:《理想国》之盲人摸象:不为名利的纯粹正义有生存空间吗?

下一篇:读书笔记之六国国相苏秦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其他教案

热门读书笔记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