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读书笔记:看美国法官如何判案——从《美国宪政历程》看起_读书笔记 - 查字典初中网
初中网 > 课外生活 > 读书笔记 > 法官读书笔记:看美国法官如何判案——从《美国宪政历程》看起

法官读书笔记:看美国法官如何判案——从《美国宪政历程》看起

作者:ll201

来源:作者赐稿

一、 所谓好书

夜半时分,依偎在书的身旁,听不到书中响起安魂曲,只听到海啸从头顶袭来,惊湿了我脆弱如丝的灵魂。

静默读书的时候,书中的故事像钓鱼钩,勾起人们头脑中翻滚挣扎的思绪,推动沉寂的岁月走向思想的波澜壮阔。

所谓好书,让人思考,让人警醒。

二、 读书才是个性生活

新中国的开国领袖,伟人毛泽东,一位穿着补丁睡衣的老人,睡在成捆成捆的书旁。半床书籍,呼吸着书香。

他在朴素得毫无雕饰——在今天看来不乏简陋的书房里接见外宾,天文地理,侃侃而谈,这是多么有个性!独一无二的人格魅力!

你再看那些“大老虎”们,锦衣玉食,睡在成捆成捆的钱上。满床金钱,呼吸着铜臭。

他们把自己的豪宅用玉石堆砌起来,自以为计,这是多么没个性!整个一个金钱的奴隶!

半床书籍就打败了满床金钱。所以,读书才是真正的个性生活。

三、 值得记录

在一些考试中,记忆力好的人往往是考试中的强者。

我年轻时也曾在重大考试中,示强过几次。但是岁月无情,如今的记忆力如潮水般消退——看过的书,读过的人和事,瞬间遗忘······

玛丽莲·梦露因为记忆力不好而记日记——这是我看介绍玛丽莲·梦露的文章,记住的最有用的细节。

于是,写读书日志,把我读过的有意思的书仔细地记录下来,成为我的惯例法。

《美国宪政历程》这本书,是我无意间从图书馆借来一阅的书。通篇看完,感觉回味无穷,看了还想看。为了怕忘记,读第二遍时就详细地做了读书日志——除了把其中文章及案例进行简单记录之外,又把看书时的所思所想都记录下来。

四、 对逝者最好的纪念是读他的书

因为对这本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也上网查了这本书的作者和网上对这本书的评价,才知道本书的主创任东来先生英年早逝,甚为痛惜!

但是,只要翻开书卷,我马上就能感觉到,任东来先生还在与你亲切地交谈,他的真知灼见、他的机智诙谐、他的能言善辩、他的匠心独运,都让人无法忘记······

对逝者最好的纪念就是读他的书,从中开启愚钝的心智,从中感受永远不灭的思想力量。

五、 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风景

当然,思想的魅力在于不受约束地独立思考。尽信书不如无书,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对于书中的观点,我并非完全赞同。因为个人所站的角度不同,任东来先生及陈伟、白雪峰等作者都是专门搞学术研究的学者教授;而我是一线法官,专门从事司法实践活动,所以各人看到的重点、关注的重心自有不同。

许多网友对这本书赞誉有加;但也有人批评说这本书只是对美国重大案例事实的陈述,理论性不强,观点也不够新颖。

从法官职业的习惯来看,事实总是案件的重点,事实清楚是判决的前提。这种对事实的偏好,多少影响了对完全脱离事实的纯理论书籍的兴趣。因此,把这本书当做一种美国的宪政事实,对其案例事实进行比较和评价,尤其是结合我们目前的法院现状,是我在读这本书时最主要的关注焦点。

我们的法院学西方,但是学来学去,还是中国人的摸样,表面的那些法律词语和程序套路,最终套进的还是中国人的思路,体现的还是中国人的特征。就好像我们借来了西方的国际象棋,实质的规则、真实内在的排兵布阵还是中国象棋那一套。

要改变中国人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真正达到学者们期望的西方法律精髓,谈何容易?

就像你看到满大街闲暇的人们围在一起下中国象棋,何曾看到有多少人天天下国际象棋?

中国人认为的公平正义,也许与西方认识的公平正义,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西方人强烈要求强奸犯、杀人犯道歉;咱们被害人可能会认为道歉有什么用?再比如,故意杀人罪没有判死刑,只判了死缓,咱们的人就会认为不公平,因为没有一命抵一命。

而美国的刑罚对每一种犯罪行为都分别定罪,上不封顶——橄榄球明星辛普森抢劫体育用品商店被判刑33年。如果在中国,按照连续犯、牵连犯、吸收犯等理论,多种恶劣的犯罪行为都被吸收为一罪了,一罪的最高量刑不过十五年,量刑绝不可能达到33年有期徒刑。即使是名称很严厉的死缓、无期,实际执行起来,一般也不会超过二十多年。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刑罚除了死刑之外,还是相对过轻了。

所以,话分两面,从好处来说,中国的司法在许多方面比较接地气,容易为司法中人去理解和接受,容易在社会上推行。我们的司法也有我们的好处,也有我们的优势,比如,我们的法院没有种族歧视性的判决,也没有因为判决不公引起像美国罗德尼·金案件那样重大的社会骚乱(该书第383页至400页)。我们的许多案件在审判中,会更多地考虑社会效果,会受到更多的限制。

再比如,我们的司法效率相对而言是比较高的。辛普森杀妻案仅有一审,就审了两年多。而中国由于多年来严格的诉讼时效制度,绝大多数刑事案件的一审都能在二个月的法定时间内完成。

还有我们的诉讼成本还是相对较低的。美国审理辛普森杀妻案的诉讼成本,够让我们一个法院的全体法官审理数千件案件了。

但是从坏处来说,对比美国的司法,我们的司法理论创新不够,缺乏值得世人传颂的经典案例。还有司法的权威缺失;司法人员的道德水准不高,司法道德自律难以令人满意。

此外,还有我们千案一律的判决书,法律文书论理不足成为法院和法官的硬伤。

所以,看这本书,我就像拿着放大镜从美国的案例中寻找他们的优点,也同样拿着放大镜找他们的缺点。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夸大事实,故弄玄虚,得出些唬人的结论,以扬名立腕;而是要将他们的优点和缺点树成左右两排路灯,试图知道如何学习他们的优点,又如何避免他们的缺点?借助他们的路灯,照出我们的长处和短处;照出哪里有鲜花?哪里有陷阱?

看这些案例,精彩之处、经典之处,我当然是由衷赞美;随后静思我们如何学到手?而丑陋之处、败笔之处,我也会由衷地厌恶,随后沉思我们如何避免?

如果说一个法律实务工作者,与专事研究的学者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我从来都不认为,美国宪法是“上帝作坊”的“神来之笔”——好像美国人从上帝那里偷来了神秘配方,盗来了武功秘籍;从此武功卓著,独步天下。好像我们中国人只剩下自惭形秽,除了自废武功,重打锣鼓另开张之外,别无他途;除了步美国人的后尘,把美国人玩得滚瓜烂熟的武功从头学一遍,别无良策。

试想,人家已经练了二百多年了,你能一下子学会吗?而且美国的“场地”、美国的“练功条件”和我们一样吗?让我们怎么练?

况且,美国式的司法“武功”,全世界就美国一家练成了。想学美国的国家不计其数,谁练出来了?

是俄罗斯、还是东欧?是美国打碎了又一手扶持起来的伊拉克、阿富汗?还是利比亚、埃及?

号称美国宪政渊源的英国都无法练成那一套,否则大英帝国称霸全世界的历史,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

正视,平视,这是一个基本的态度——把美国说得天花乱坠,有用处吗?把美国说得摇摇欲坠,有意思吗?

不贬低或抬高自己,也不贬低或抬高别人,凡事均有利有弊;凡人皆有好有坏——好人也有缺点,坏人也有长处,这就是伟人毛泽东所说的“实事求是”。

纵观从宪政角度挖掘出的美国历史,总体的结论是:美国每一个特定时期、每一个时代,总有那么一些人,做了自己那个时期、那个年代最应该和最需要做的事。也就是说,他们把握住了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所以他们每一个时期的出牌都基本出对了!

唯有如此,美国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内、国际形势下,不断从困境中突围出来,不断走向新的台阶。

至于为什么他们总能出对牌,是我们应当沉下心来仔细研讨的问题。笔者在此抛砖引玉,有几个猜测可以作为智者们考虑的素材:

一是美国人没有历史负担所带来的精神束缚,始终拥有开放的、创新的心态。

二是商人建国,有着商人精明的算计。俗话说,“买家没有卖家精”,商人逐利的本性,使他们从不做赔本买卖。

三是法官和律师建国,能够熟练运用法律手段进行利益的讨价还价以及相互的妥协、让步;并将各阶层利益纷争限制在法庭的舌战层面。

四是美国的发展绝不是仅靠宪政,美国在世界上最领先、最发达的不仅有宪政,更有军事、金融、高科技等方面。而我们在金融方面可能还只是起步阶段;高科技方面也是刚有起色。

美国靠军事、靠金融、靠科技、靠宪政,把全世界当做一个大牌场,他们熟练地、综合地运用手中的各种好牌,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肌肉和能量,向全世界推销其文化思想和价值观。

我们应当站在我们自己的角度研究美国,因为我们也是世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也应当结合我们的现实学习美国——你看,美国人学习英国,却并没有照抄英国,而是根据美国最初邦联制的特点设计了一套有别于英国的宪法制度。也就是说,美国人只学适应本国的英法特长,并没有照搬英国国王立宪那一套。

从美国这面超级大镜子中,看到我们自己有什么特长,有什么不足?哪些可以改?哪些需要改?哪些应当保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应当做的事。

宋代大诗人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学者在美国宪政这面镜子中,看到了山峰——比如学者们在本书中反复列举小布什与戈尔的总统选战。而我这个法律实务工作者也许只看到了山岭——我发现我在无意间最爱举的例子、对我感触最深的是劳工权益和种族歧视的案例。

不同的角度必有不同的风景。两者结合起来,也许人们就能看到更多。

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跳出来,从他人的镜子中照照自己,才能更确切地知道自己的真面目。

六、今天是读书最好的年代

我在写这些读书日志时,脑子里不断涌现出这样的想法:

不认真读书的民族,文化会衰败,思想会枯萎。

作为中国人,今天这个时代是读书最好的年代——和平时期,中小学教育免费,文盲消失,科技的发展让绝大多数人都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经济发展、子女减少使人们有钱买书,有时间看书。所有这些条件,都足以让人们认真读书。

从古至今,无数代中国人无法圆读书梦!绝大多数中国人与书本隔绝,终生沦为大字不识的文盲。而有幸生在今天这样的年代,怎能不努力读书?怎忍心让自己沦为思想空无一物的“新文盲”?

中国人能不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在于民族之间思想意识、智力、能力的比拼。没有全民读书数量和质量的积累,如何能成为一个强盛的民族?如何能在强手如林的地球上振兴发展?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在工作之余勉力写下这些读书日志,也算是符合时代的迫切要求,更符合法官的职业素质。

查看全部

上一篇:《华夏美学》读书笔记

下一篇:读书笔记|读《摆渡人》有感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法官读书笔记:看美国法官如何判案——从《美国宪政历程》看起”其他教案

热门读书笔记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