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野蛮人》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 - 查字典初中网
初中网 > 课外生活 > 读书笔记 > 《等待野蛮人》读书笔记

《等待野蛮人》读书笔记

《等待野蛮人》讲述了一段某虚拟帝国对游牧部落发动战争的虚拟历史。没有确定的时间、地点、人物,有的是一个虚构的帝国,一段虚构的历史,大段大段都是这个故事的叙述者,一位驻扎在帝国前哨的老行政长官的内心独白,他在这个荒凉的边境打发着自己的岁月,没有什么与时俱进的念头,不过想着“在平静日子里过平静生活。”而这一切平和被帝国“第三局”派来的乔尔上校所打破。他是帝国首都派来调查“野蛮人”的谣传的,他不问青红皂白地拷打从沙漠深处捉回来的“野蛮人”,用烙红的叉子烫他们的身体,用铁丝穿过他们的手掌……作为帝国法律的执行者,他毫不犹疑地使用极端的办法以保证野蛮人遵守“帝国的法定秩序。”目睹这一切,老行政长官内心的良知和救赎之念被唤醒了,也开始了他从一个优游自适的太平官走向高尚的殉道之路。他深陷重重困境之中,艰难挣扎,痛苦思索,尽管最终并无法突围。(内容简介来自百度)

《等待野蛮人》是一部寓意复杂又非常好看的小说。讲的是帝国边境的行政长官鬼使神差地爱上了野蛮人部落的姑娘,但是并非只是老男少女之间的性爱故事,他的目光锁定在政治生活和文明进程中的伦理障碍——国家、种族、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贸然超越这些界限就如同打开一扇恐怖之门。

《等待野蛮人》本身并没有隐射的迹象,但是这样的文字必然会使人展开联想,从过去的南非种族歧视到现在一直延续的“巴以冲突“,以及恐怖袭击,甚至“文革”的梦魇年代。这些弥漫在当代社会的令人胆战心惊的时间都是一种潜在的隐喻,在我们阅读的过程中与我们的思想互动着。与历史上那些伟大的作家相似,库切致力于打破精神困境,而且更多精力放在了政治生活和文明过程中道德和伦理的问题。

作者: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John Maxwell Coetzee)

1940年生于南非开普敦,荷兰裔移民后代。成长于南非种族隔离政策逐渐形成并盛行的年代。1960年离开南非赴伦敦,从事电脑软件设计。1965年到美国攻读文学博士。1971年回到南非,在开普敦大学英文系任教。2001年移居澳大利亚。现系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成员,并在该校执教。主要作品有《等待野蛮人》(1980)、《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1983)、《彼得堡的大师》(1994)、《童年》(1997)、《耻》(1999)、《青春》(2002)、《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2003)等。库切曾获得包括布克奖在内的多种文学奖项,并于2003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

看完《等待野蛮人》,感触还是很多的,文章的主线应该可以分为两个,一是正义与野蛮,二是爱情与救赎。帝国与军官是野蛮的代表,治理管则是正义代表:爱是作为沟通两个世界的桥梁,也是他美好愿望,主人公与那个“野蛮”女孩的感情,微弱、迷离、彼此揣摩,都在等待破壳而出的机会。最后在那次标志着关系结束的旅途中释放,野地的寒风中就地野合,文明和野蛮最终还是无法连接。

看完《等待野蛮人》,心中两点,第一关于罪恶,第二关于舆论

什么是野蛮?是对于游牧人民的无情剥夺还是对于功名利禄的欲望,与其说等待的是野蛮人,不如说等待的是自己内心的罪恶。相对孟子的“人性本善”,更愿意相信荀子论述“人性本恶”,《圣经》中讲:人有两种罪——原罪和本罪,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遗留的罪性与恶根,本罪是各人今生所犯的罪。善与恶总是一念之间,善要时时刻刻都保持,而恶只要一瞬的走神,罪恶就是一颗种子,种下了就会自己长大。抄过一次作业就会又第二次,出轨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都说随着年岁渐长,能理解的事情越来越多,无法解释的东西也都一一自我浮现。觉得爱情是牢不可破,后来知道面对的诱惑和考研越来越多,能理解那种琐碎的互相迫害,理解也同情那些人。关于罪,很简单的就是环境,环境能让罪恶自己长大,吸毒的人无法戒毒,责怪在生理原因是不负责任的,现在的药物在短时间就能控制,但是出来之后从前的环境,身边的独有就像附骨之蛆一般再次拉你进入这个圈子。就像书中的军官,你身在一个漩涡之中,有党派之争,有势力地盘之夺。而唯一解决之道就是举家搬迁,重新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构建新生活或者全身而退。

凡人怕果,菩萨畏因。害怕结果只是软弱不肯接受,溯其本源应该找自己犯下罪恶的起点,罪恶的念想,也许是一句无心之过引起的过节,也许是一刻贪念留下的把柄,也许是一时投机取消的应付。发现了念想,无论何时记住掐死,不管什么时候掐死就不晚,不能让它长。

关于舆论:

好几年前就和朋友调侃到,我们现在不是“法治社会”,而是“媒监时代”,见过太多的不公正,但是一旦被媒体公布后就立马解决,媒体就像一把利刃,一次次剖开这个社会的顽疾肿瘤,只好一个又一个的小创伤,但是舆论战士的也只是他们想让民众看到的那一面,就像书中的野蛮人,从头到尾也只有帝国的官方宣传,还有那一串吊挂的细绳穿过栓起那些野蛮人的脸颊和手掌的环形铁丝,文明人在用野蛮的方式教育野蛮人如火热文明,我自己是不相信这个社会的媒体,从前信息的匮乏,让我们独立思考能有自己的判断,凡是三思辩证而行,而现在自媒体的爆炸井喷,每个人似乎都在尖叫,用偏激而又煽动的口吻来寻找共鸣,乍一听似乎有点道理,但是细细推敲只有情绪的共鸣,并没有在理。这样的媒体其实也在迫害我们的思想。正好刚看完《消失的爱人》,人被舆论左右是件很可悲的事,但是现在就是“媒监时代”,媒体就是一个膨胀的势力,无孔不入你的生活,左右你,奴役你。

除了自媒体,还有一群左右社会舆论的作家。最近两年开始读关于人性、伦理、社会以及哲学的东西,但是思考一下中国当代作家,触及体制的如履薄冰,反思文化的隔靴搔痒,很少有能真正面对问题。在消费主义时代,最热卖的是拿男女情怀说,各种爱情故事。

希望舆论是能够引导人思考的舆论,而不是以标题吸引人,浮在表面的东西。 

查看全部

上一篇:《张晓风散文精选》读书笔记

下一篇:《冷浪漫》读书笔记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等待野蛮人》读书笔记”其他教案

热门读书笔记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