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读书笔记:良知良能 知行合一_读书笔记 - 查字典初中网
初中网 > 课外生活 > 读书笔记 > 《传习录》读书笔记:良知良能 知行合一

《传习录》读书笔记:良知良能 知行合一

【编者按】好书荐读,《传习录注疏》是北京大学已故著名教授邓艾民先生呕心沥血之遗作。在其过世以后,由其学生陈来先生交由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杨祖汉教授,并由法严出版社整理出版。由读者刘熙推荐。

《传习录》一如《论语》不是由阳明本人所作,而是弟子根据讲课、研讨、书信等所作的整理之作。此版本集合各家之长,专注义理之学,注意阳明思想的前后发展,并将阳明论学书、诗文等联系起来,相互印证,特色鲜明,内容齐全。

《传习录》更像是语录、书信的混合体,读此书不能指望像读现代书籍一样有一个明晰的逻辑发展脉络或者是条分缕析的框架结构,故此要读《传习录》就要跳出书本身,从整体上把握阳明思想。阳明心学最关键的特点在于一个“本”的问题,要理解他就得抓住这个根本。他在给学生讲解心学的时候,经常会用树来打比方,做对比,我们也姑且借古人智慧用这个分析方法来理解阳明心学。

如果把阳明心学看成是一棵完整的大树,那么良知便是树的根脉。那么什么是良知?《孟子·尽心上》讲:“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王守仁所理解的良知则是:“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於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於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也就是说良知就是理学家所讲的天理,读书笔记是人生来就有的存在于心的关于天地、人伦大本大源的智慧,是道的本体。所谓的“知”就是知道是非,所谓的致就是在事情上磨砺。致良知就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也即是知行合一。

良知用于父母便是事亲,用于君臣则是事君。也就是说朱子所讲的人伦只在良知安放之处。故所谓人伦表象不过是良知之根所开出的花朵,结出的果实。

在知与行的关系问题上,阳明讲“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即知与行本来就是一体。知行合一中“知”的内涵由知晓转变为良知。

在方法上,主张静坐息思虑(定心息念),省察克治(存天理去人欲)。在求学上,主张立志。

在阳明思想变化上,钱德洪认为经历了“学之三变”和“教之三变”之说。甘泉有五溺而一变至道之说。王畿有前三变后三变之说。

就《传习录》而言,阳明的思想主要围绕四书展开,针对朱子的批注提出自己新的看法和观点,兼谈佛老。

阳明心学是在“三教并流”后,结合当时历史文化实际,吸收各教派成果,在儒学方面的一大突出成果。虽然阳明心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就当代人而言,读阳明心学依然能够让人在世事纷杂中懂得公道自在人心,在尔虞我诈中保持心灵澄澈,在困境挫折中不坠青云之志。阳明心学在方法上是入世之学,在目的上是出世之学。现实是成就圣贤的磨刀石,只有在人间之事上打磨,才能真正致良知。“吾儒养心未尝离却事物,只顺其天则自然就是功夫。释氏却要尽绝事物,把心看作幻想,渐入空寂去了,与世间若无些子交涉,所以不可治天下”。

查看全部

上一篇:《残阳》读书笔记

下一篇:《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教师读书笔记和感想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传习录》读书笔记:良知良能 知行合一”其他教案

热门读书笔记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