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自我救赎——读《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 - 查字典初中网
初中网 > 课外生活 > 读书笔记 > 心灵的自我救赎——读《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

心灵的自我救赎——读《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

心灵的自我救赎——读《追风筝的人》

因为《追风筝的人》这本书,我特意的在百科搜索了一下阿富汗。“阿富汗国内普遍信仰伊斯兰教,穆斯林约占99%,其中逊尼派占80%,什叶派占19%。”这个数据,和书中描述基本吻合。阿富汗是一个统一宗教信仰的民族!

因为有信仰,阿富汗不断上演逊尼派和什叶派之争,普什图族对哈扎拉人的迫害。人们虔诚的信奉着真主安拉时,并不影响不同种族之间的歧视。“我”——阿米尔和哈桑属于不同的种族,这种天然的阶级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当然,在不知情的“我”的眼里,爸爸把阿里当兄弟,对哈桑犹如亲生,且警告我不要再说请新的仆人的话,在阿里提出要离开时,爸爸号啕大哭,从来不求人的人却求着阿里不要离开。在这个家庭中,种族观念似乎并不明显,可“我”天生有一种身份优势,我没有把亲密的哈桑当做兄弟。后文拉辛汗告诉“我”——哈桑是爸爸的孩子,“我”的同父异母弟弟。这个隐瞒了作者三十多年的秘密,因为信仰约束,“这是丢人的事情,人们会说三道四,那时,男人所能仰仗的全部就是他的声誉、他的威名……”所以“我”认为爸爸剥夺了我得知真相的权利。在一个民众有真诚的信仰的民族,这是不是就是信仰的桎梏?

但不可否认,这种看似的思想的桎梏,其约束力还是劝人向善。阿富汗时常面临内忧外患,普通民众生活虽苦,但是大多民众善良、和乐。在我踏上归途寻找哈桑的儿子索拉博,法里德的哥哥把仅有的蔬菜汤留给客人吃。法里德看我和阿塞夫决斗后,带我离开,且一路帮助“我”。爸爸因为自己做错事,所以在有生之年多做善事,如盖恤孤院,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读书笔记用剩下人生赎罪。这就是信仰的力量,能激发人的情感,更能给悔过之人赎罪之路。虽说“我”没有对真主晨昏定省,可是我在拉辛汗的劝说下,选择回国,因为“这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经过思想斗争后,选择抚养索拉博,这就是一条好人的路。“这条成为好人的路”是自我心理的救赎。有信仰民族令人生畏,有信仰的人令人敬服。

“这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这句话反复在作品中出现。哈桑和我真挚的友谊,因为我的自私心理的作祟,关系破裂。可是在哈桑一方,他宽容的接受了我的自私,一直是“我”忠诚的老朋友。在这场心灵的救赎中,哈桑给予了我机会与力量。作者发现,用余生补过,在这点上,他和爸爸是相似的。对于这对父子,这里的确“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作者能细腻的描摹了这几位主要人物的心理,在读故事的时候,不觉陷入其中。我在想不用争论人生来的善恶,只要能进行心灵的自我救赎,就能再次踏上“成为好人的路”。另外,在人心泛泛的今天,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有些信仰?这样能时刻用信仰的力量观照我们的内心,及时调整,及时补救。最重要的是,有信仰,可以活的纯粹一些,最起码不会孤独。

查看全部

上一篇:小学五年级作文:我的读书笔记

下一篇:《百年孤独》暑假读书笔记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心灵的自我救赎——读《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其他教案

热门读书笔记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