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与读后感_读书笔记 - 查字典初中网
初中网 > 课外生活 > 读书笔记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与读后感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与读后感

史蒂芬·柯维博士是和彼得.德鲁克,杰克·韦尔奇齐名的管理学大师,他的这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也是一出版以后就名满天下,可惜一直到柯维博士离世我也没有拜读过。前几天在东京的几个书店闲逛,看到这本书的日文版居然稳坐在畅销书排行榜里,不由得勾起了好奇心,与其说是好奇这本书的内容,不如说好奇与欧美的生活理念,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差异很大的日本人会对这本书中的什么内容感兴趣呢?于是回来就在Kindle上下载了中文版读了下来。

读书笔记: 习惯一:积极主动 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采取主动不等于胆大妄为,惹是生非或是滋事挑衅,而是要人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有责任创造条件。 关键词:选择!

习惯二:以终为始 大多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虚;得到名利之后,却发现牺牲了更可贵的事物。因此,我们务必掌握真正重要的愿景,然后勇往直前到底,使生活充满意义。 “以终为始”的一个原则基础是“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

习惯三:要事第一 有效管理是掌握重点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决定什么是重点后,再靠自制力来掌握重点,时刻把它们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所左右。 * 四代时间管理理论: 第一代理论着重利用便条与备忘录,在忙碌中调配时间与精力。 第二代理论强调行事历与日程表,反映出时间管理已注意到规划未来的重要。 第三代是依据轻重缓急设定短,中,长期目标,再逐日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加以分配,争取最高的效率。 第四代理论,否定“时间管理”这个名词,强调个人管理。主张与其着重于时间与事物的安排,不如把重心放在维持产出与产能的平衡上。 *责任型授权比指令型授权更为有价值,但是需要时间和耐心,而且还有可能需要对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让他们拥有符合这种信任水平的能力。

习惯四:双赢思维 双赢者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一般人看事情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

习惯五:知彼解己 首先寻找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的基本心态是: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商,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假如两人意见相同,其中一人必属多余。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毫无益处,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习惯七:不断更新 人生最值得的投资就是磨练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www.i1766.com与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从四个方面更新你的产能: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 读后感: 个人觉得这本书中最有价值,并且至今仍然非常具有新意的是:“选择”,“精力管理”和“更新”这三个概念。

有关“选择”,前些天介绍过的印度外科医生的三部曲里也提到了这个话题,主动地进行选择,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即便最终结局是一样的,但过程中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有关“精力管理”,前些天也介绍过一本同名的书,提出了“时间” 和空气,水一样是对人人都很公平的公开资源,你无法去管理,只能想办法有效的去利用,因此,与其去管理时间,不如来管理自己的精力。

有关“更新”,这本书提出了一个“安全感”的概念,强调只有拥有持续创造财富的能力,才能获得更大的安全感。这点和李笑来老师最近的理论非常相似,李笑来老师则更进一步的提出,放弃一部分的安全感,才能促使人获得更大的进步。

这七条“习惯”单从字面上来看可以说是给人一种老生常谈的感觉,如果你读过很多这方面的书,会发现大家说的基本上差不多,只不过是侧重点,观察角度或是表述方式有所不同,这也恰恰说明,万变不离其宗,真正的管理学精髓其实就隐藏在这些朴实无华的语句里。

但凡一个企业经营管理者,如果你问他在管理企业或是个人管理上什么最重要,他多半都会跟你大谈要有积极的心态,要学会把控时间,分清主次,要不断创新等等等等,可是对于这些理念的真正的理解程度,以及究竟如何把它们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并且能够坚持下来才是最难的。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真正管理的好的企业那么的凤毛麟角,能做到基业长青的就更是屈指可数。

有句话说,一个社会推崇什么,就证明它缺乏什么。拿日本这样的国家来说,已经足够富足,足够努力,国民素质也足够高,可是多年来一直难以从低迷的经济状态和阴暗压抑的社会氛围中挣脱出来。近几年来一些百年企业的落寞,更是让当今的日本人和日本企业充满了焦虑,所以像《七个会议》、以及这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类的具有现实性,普遍性的作品才会备受关注吧,然而关注是一回事,真正接受并作出改变是另一回事,日本企业真的能够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进行改变吗?难说吧……

点击显示

上一篇:感悟《人生》读书笔记

下一篇:天真隽永,自在风流——读汪曾祺《人间草木》有感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其他教案

热门读书笔记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