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关于龙应台《野火集·野火二十年》摘录_读书笔记 - 查字典初中网
初中网 > 课外生活 > 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关于龙应台《野火集·野火二十年》摘录

读书笔记关于龙应台《野火集·野火二十年》摘录

林达《龙应台的启示》

“在集权社会的末期,站在民众的立场,把矛头直指专制政府,虽然被政府所不容,可是你的身后自有万千民众的支撑。龙应台从一开始就放弃有利地势,选择站在一个孤立的位置。不仅批评政府,更多地是尖锐刺向每一个人的内心:你有没有为一个民主的公民社会做好准备,你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假如不是,先改变你自己。面对中华文化圈,龙应台不避讳她的思想资源的异文化源头;面对民众,她紧追不舍地指出每一个人的弱点和未尽的公民责任:‘几流的人民就match有几流的政府,就有几流的社会、几流的环境’,至今读来令人惊心动魄。” “而龙应台的尖锐并不走向居高临下。除了个人素质,也是在一个平等社会中,长期地接受潜移默化的结果。你感受到平等,她也是和你一样的一个公民。这种分寸感对一个传播火种的知识分子,常常很难拿捏。从中华文化圈里出来,很多人能够做到文字优美、内容正确、逻辑严密,可是,也许是我们习惯了这一文化中“士”的特殊位置,对自己的定位定调往往会“开低走高”,作社会批判时,会忘记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批判的烈度越大,自我的位置就不断上升,不能持之以恒地维护和读者对话的平等。” “阅读龙应台,我常常想到,刺破平静水面的锐利冰峰,它也许只露出一角,可是,你总是可以在这水面之下,找到沉沉稳稳的一个山座。”

柯思仁《期待新加坡的龙应台?》

“(一九八三年)来到台湾,我在台大文学院的教室里由教授们引导畅游古代经典与现代文学的世界;我读张大春的小说和蒋勋的诗,看侯孝贤与杨德昌的电影,听罗大佑与苏芮的歌;我从创刊号开始阅读与收藏《联合文学》;我奔波于林怀民的舞蹈与赖声川的剧场之间;我忙碌于听演讲、办刊物、参与社团、筹备演出,就像任何一个台湾大学生一样。享受着丰富活跃的文化生活,对于我的台湾同学来说可能是理所当然,可是,如果我没有来到台湾,这一切自本土生成的文化经验,甚至在想象中也不会出现。” “我在台湾所接触的众多文化创造,事实上,内里都蕴涵类似《野火集》的知识分子的对于文化、土地、自我的省思与批判、台湾众多的作家、诗人、导演,把他们的深刻的省思与沉重的批判通过作品加以再现,往往内敛委婉。龙应台不同的地方,是她运用具有战斗性的文笔,直接宣战。”

马家辉《龙应台如何在香港放火?》 “其实根据龙应台在台湾、新加坡和上海的‘纵火业绩’,若说她会在香港安静沉默地度过两年,谁都不会相信。但令香港读者大开眼界的是,龙应台采取了一种‘实在’的态度来对待香港。每回发言谈论这个城市,她都不会只在抽象理念或宏观回顾上打转,而几乎每篇文章都是针对香港某组独特而重要的公共议题提出批判或建言……龙应台敏锐地关注到香港人的许多关注,却没忽略香港人的许多忽略,连珠炮发,不知道是贪玩抑或认真,她在香港的墙上铭写了大大的‘到此一游’四字,字体之深刻令谁都无法假装看不见。

……

龙应台在港两年,功德之一可能是向香港人示范了外来学者可以、应该、如何以‘知识批判’介入本土社会,从而对这个暂居的城市提供了若干的贡献。”

杨渡《检验龙应台》 “她选择了一个角度,一个射击手的目标。既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她进步的一面,但又不直接让当政者觉得充满敌意,而加以摧毁。” “她影响了一大群平时不看党外杂志的中产阶级、小市民、年轻知识分子,从而让他们有初步的自由主义思想,走上了反威权体制的路。 从这角度看,龙应台是知道如何媚俗的。她懂得在威权的禁忌与被容许的极限之间,寻找到那微妙的平衡点。一条既有几分危险的高度,但又不至于掉落而亡的地带。她走在其间,赢得最大掌声。 龙应台并不是彻底的批判者。她未曾直指国民党、威权体制、文字控制、蒋家等,而是批判某些个别单位,如文工会、警总、地方政府、官僚、政客等。但她就是不会直接批这个总体的体制。 这便是她聪明的地方。她既可能被查禁,因为文笔火辣;却找不到被查禁的理由。因为她所谈的,都是现代国家与民主政治的常识。她走在边缘上,巧妙的闪躲了政治的火炮。 迄今为止,龙应台仍是这个不彻底的批判者。她说两岸和平,却对军购问题回避。她从未在本土问题与台独法西斯问题上表态。()虽然在德国生活多年的她,明知台湾在选举中的种族主义与法西斯气氛,是多么接近纳粹当年的德国。虽然,她应该比谁都清楚,本土化的目的,不是反对国际化,而是去中国化。但她选择了以国际化,来闪避本土化与去中国化的矛盾。 龙应台有勇敢的一面,有媚俗的一面,也有她智慧的闪光。”

龙应台《追求自由和尊严的路上,过程就是目的》 “《野火集》卑之无甚高论,最核心的理念,就是把改造社会的责任从集体——譬如政府或学校或媒体或社会等等,搬回每一个个人自己的肩膀上;最迫切的呼吁,就是每一个个人的‘公民意识’要觉醒。就这个‘心愿’而言,25年来,台湾跨的步子很大,往前走得很远。所谓公民意识,基本上就是一个社会里的个人清晰地认识到几个基本原则,譬如:一、政府存在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因此当它不称职的时候,撤换它重组它是不必商量的根本权利。二、政府就是会腐败,而且一定会隐瞒真相,因此公民必须把自己的监督权发挥到极致。三、促进社会进步,公民不能消极地被领导,他必须主动、积极,他必须强悍。他要从跪着的位置站起来。”

“《野火集》是火。《大江大海》是水。每个社会都有它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衍生不同的痛苦。有些阶段,需要火的炽热和烧痛,才能觉醒;有些阶段,需要的却是水的清澈和温柔,才能疗愈一个隐忍不言的伤口。” “追求个人的欢乐很好,最壮烈的革命、最伟大的理想,不就是为了让最普通的人得到最寻常的欢乐吗?但是任何一个欢乐派对结束后,总得有几个不醉的人把朋友一个一个送回家。开车的人,决定方向,总得清醒。社会永远需要清醒的人。” 

点击显示

上一篇:电影麻烦家族预告片

下一篇:读书笔记: 与沈子广乞邻翁梨花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关于龙应台《野火集·野火二十年》摘录”其他教案

热门读书笔记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