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者》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 - 查字典初中网
初中网 > 课外生活 > 读书笔记 > 《天行者》读书笔记

《天行者》读书笔记

前两天在当当看完一本书,《天行者》。内容讲的是偏远山区的民办教师的故事,如今民办教师这个称呼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编制内与编制外,但似乎其内在本质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

之前有听别人在讲关于现如今的教师,似乎真正在教书的并没有几个。他们一方面拼死拼活的削尖脑袋想要踏进公家的队列,一方面又用尽各种渠道来赚外快。但其实大多数人都是为了生活,将心比心还是可以理解。最近认识了一个已经四十多岁的台湾女教师,她曾经到过各个国家去做义工,收的学生也不用交学费,在外租房时,房东知道她的事迹也不收她的房租。

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我们大多数人还是会为了生活去做出选择。所以看到《天行者》中的那些民办教师,还是会为他们而感动。

作家刘醒龙,1956年1月10日出生。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威风凛凛》《生命是劳动与仁慈》《痛失》《弥天》《圣天门口》《天行者》,以及长篇散文《一滴水有多深》,出版有多卷本小说集《刘醒龙文集》等。2011年8月,长篇小说《天行者》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余校长、孙四海、邓有米这些和中国其它偏远地区的民办教师一样,是在用良心守护着中国的农村教育。可以说,当年从农村考入城市的人中,几乎都是这些民办教师为他们做了小学的启蒙。如果他们能忆起自己的小学经历,我想都能忆起自己的那些民办老师们。可是这个群体曾经有多少年没有被重视过:当城里开始高举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时候,他们却在破旧的村小学里一边上课,一边在下课后到自己家的责任田里耕作,甚至在周末的唯一天休息里和假期里需要去做点小买卖,为自己清贫的家挣几个油盐钱;当城里的开始提倡教师待遇不能低于公务员待遇的时候,他们拿着每月几十块钱的工资依然不为别人劝说去城里的建筑工地打工挣更多的钱所动。他们的坚守,使得中国贫穷的农村孩子依然能够在小学时候多学到一些知识。

小说中共有三次民办教师转正的机会,而资历最老的余校长都没有得到机会。第一次大家对于这个机会推来推去,最后给了日夜想着转正而痴狂天天想想着自杀的余校长的老婆明爱芬,而她在最后填表格的那一刻安详地死去。第二次机会让蓝飞擅自填上自己的名字。第三次政策改革,所有的民办教师都可以转正,只要他们交上与自己教龄相符合的转正资金。而余校长就要交一两万,孙四海与邓有米则要交七八千。但他们平时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三十多块,还经常倒贴给学生。

余校长、孙四海和邓有米们让人心痛的贫寒,他们为了转正而表现出的让人心痛的无助,和记人心痛而又景仰的伟岸人格,无不成为一个时代的灵魂印记。刘醒龙在此记录的是一个即将成为历史的一个群体的生存状态,告别了一种身份的认同,可是,主人公们高山仰止的形象却会让我们无法告别永远根植于此身份的心灵认同。

余校长他们的人生是沉默的人生,在时代的发展与嬗变中,似乎不起一丝微澜,作者在故事的叙写过程中,也以近似于沉默的方式,写出他们的人生坚守,展现的是一种人生方式的沉默之诗,又是一种信仰的史。除了写民办教师之间的故事,他们个人的精神在爱情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于其间,我们看着余校长与明爱芬的生离死别以及他与蓝小梅的爱情,孙四海与王小兰的深爱情伤,最后明明一家三口就要团聚的时候,王小兰却被卧床的丈夫杀死,李子的那首诗在孙四海竞选村长时念出来也是让人很感动。石站长的无奈与伤痛,孙英才的离去归来的人生选择,夏雪的父母替死去的女儿捐赠小学。这些伟大的小人物的忍辱与不屈,煎熬与守望,创伤与弥合,分离与相守,使得《天行者》在沉郁苍凉中映照出当下世俗人间的浮华庸俗。

《天行者》的结尾中有一首诗《一碗油盐饭》,就是李子的母亲王小兰被杀死后,李子所写:

前天/我放学回家/ 锅里有一碗油盐饭/

昨天/我放学回家 /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

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妈妈的坟前……

据说多年前,刘醒龙听到这一首只有52个字的作者不明的诗时,深受震撼,情不自禁地流泪。从这首诗里他悟出:有一种作家是用灵魂和血肉写作的。 

点击显示

上一篇:《哲学的故事》读书笔记

下一篇:《爱和自由》读书笔记之应该怎样理解孩子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天行者》读书笔记”其他教案

热门读书笔记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