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注》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 - 查字典初中网
初中网 > 课外生活 > 读书笔记 > 《春秋左传注》读书笔记

《春秋左传注》读书笔记

读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的前言很容易有“这个人有考据癖”这样的感受,读起来并不轻松愉快。虽然说本人很不喜欢考据来考据去的,但是不得不承认,杨伯峻先生在前言中对于九个问题的探讨是观点明确、论证细致、有理有据的,虽然读得很累,但的确能令人信服。

省略掉各种繁琐而必要的考证之后,我们大概可以看到这样一些东西。

(一)春秋名义

“春秋”既是各国史书的通名,也是鲁国史书的专名。从西周开始(不知之前是否如此),古代史书于每季的第一月或者最初记事之月,标明春、夏、秋、冬。而古人于四季之中,较多的重视春、秋二季,所以经常把“春”“秋”二字连用。史书之名为“春秋”,即是截取“春夏秋冬”四字中的“春秋”二字。而“春作秋成,故云春秋”、“春为阳中,万物以生;秋为阴中,万物以成,故名春秋”的说法都是不足信的。值得一提的是,《晏子春秋》、《吕氏春秋》等书的“春秋”的意义和史书的“春秋”是不同的。

(二)春秋和孔丘

孔子不曾修改《春秋》,更不曾作《春秋》。孔子的确和《春秋》有关系,但也只是用鲁春秋作过教本,传授弟子。对此杨伯峻先生有充分的论述,在此简要提及其中一二。左传和公羊传都说孔子修春秋,庄子也肯定春秋中有孔子的思想,孟子、司马迁更是认为孔子作春秋。然而,两年时间(据第一节引春秋说为一年)如何修完这繁重的史书?孔子三十岁去周室,在鲁昭公之世,如何作春秋至哀公之世?论语记载孔子整理雅颂为何却不提及更有价值的修春秋?孔子修春秋,为何不统一文风、体例?明知史书有误,为何不订正呢?若如董仲舒所说,那《竹书纪年》也为孔子所修?

(三)春秋评价

《春秋》是鲁国的一部自隐公元年至哀公十四年(后人又续至十六年)共二百四十四年间的不完备而可信的编年史。《春秋》记事,本身就有所不完备,又加上后来抄写有遗漏,故而在某些地方使人难以理解。但是,春秋又是可信的,文中以日食的推算、《竹书纪年》中的内容等为例来进行了说明。

(四)春秋和三传

公羊传和谷梁传用汉代文字所写,称为“今文”,左传用先秦文字所写,称为“古文”。关于今文古文的区别并不是简单能阐述的,从字面上来说,可以单纯理解为书写用的文字是汉代的文字还是先秦文字。左传和经矛盾之处,一般是左传对于经的修正,而且其掌握的日食日期的资料比《春秋》更为可靠。而公羊传、谷梁传,不是空话便是怪话,极少有具体的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但是偶然发现一两点全经体例,为汉人重视、抄袭、附会,还是应该加以表彰和说明的。

(五)左传的作者

关于左丘明有一般来说有三种说法,其一、姓左名丘明,其二、姓左丘名明,其三、官名左姓丘名明。而第一种说法应是正确的。关于大家熟悉的“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是因为古人常常会将二字之名省称一字,称左丘明为左丘,更是文势所不得不然。而左传的作者,不但不是论语中的左丘明,也没有另一名左丘明。最后杨伯峻先生指出,我们应该重视的其实是左传的成书年代。对此我并不是很懂。

(六)左传的成书年代

经过一番论述,可以推测左传成书在公元前四零三年魏斯为侯之后,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三八九年以前。离鲁哀公末年约六十多年到八十年。和崔述的论断相较,相距不远且具体的多。

(七)左传和国语

左传和国语是两本书。其一,左传为一人手笔,取材虽然丰富,行文风格却完全一致,并无后人添加字句,国语却不同。其二,在旧的分类中,左传列为经书,国语却是杂史。从两书的体例分类,左传属于编年史,国语属于国别史。

(八)左传在西汉的流传

(九)从左传看春秋时代

杨伯峻先生在这一节谈了奴隶制和封建制 总而言之,左传一书,是当今研究春秋时代一部最重要而必读的书。

点击显示

上一篇:《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全部出齐

下一篇:黄雨欣《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春秋左传注》读书笔记”其他教案

热门读书笔记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