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集解》读书笔记——与长者相关_读书笔记 - 查字典初中网
初中网 > 课外生活 > 读书笔记 > 《礼记集解》读书笔记——与长者相关

《礼记集解》读书笔记——与长者相关

《礼记》是一本记录先秦时期礼仪风尚,历法制度的资料汇编。礼记有大戴礼记与小戴礼记之分,一般认为前者为西汉戴德所编,共计十三卷八十五篇,后者为戴德之侄戴圣所编,共计二十卷四十九篇,现在通常所言礼记,即为小戴礼记。《隋志》与《汉志》皆言礼记当有一百三十一篇之数,为七十子后学者所记,然具体情况现已不得而知。《隋志》又云戴德删古礼记为八十五篇,谓之大戴礼记;戴圣删大戴礼记为四十六篇,谓之小戴礼记,汉末马融又加入月令,明堂位,乐记三篇,合为现所传四十九篇。

大戴礼记现仅存三十九篇,内容确与小戴礼记有重叠之处,但亦有大量不同,故清儒认为二书应为分别对古礼记删减而成。不过,应该注意的是,现在所见之礼记,是经过后人不断整理所得,与原貌亦有一定区别了。 《礼记》第一篇名为《曲礼》,《曲礼》为古礼篇篇名,即礼仪中之细微曲折,所记为言语、饮食、洒扫、应对、进退之法。不过此处《曲礼》并非古礼篇之“曲礼”,而是以篇首引用古“曲礼”而名之。

全篇内容亦是依所引“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展开的。曲礼上第一之一主要叙述的是礼的重要性和与部分侍奉长辈,应对他人的礼节,其中部分礼仪至今还在沿用,可见其价值和魅力所在。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作为先秦时期的评判标准和行为准则,礼对于维系社会成员间的关系和规范各成员的行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曲礼》先是指出道德仁义,教训正俗,分争辩诉,宦学事师,班朝治军,涖官行法,祷祠祭祀,皆是非礼不可,非礼不成的。在突出其涉及面之广后,又继而将有礼与否上升到人禽之别的高度,即“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与禽兽。”最后得出结论,即“人有礼则安,无礼则亡,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此外,在论证过程中,《曲礼》还阐述了一些明礼的注意事项,一则“礼从宜,使从俗”,即礼之运用当因时因地制宜,随俗变通,周初分封之时,太公封齐,简风从俗,五月而报政周公,伯禽封鲁,变俗革礼,三年乃报政周公。最终鲁北面事齐,可谓发人深省,礼俗变通之要可见一斑。然而后世学者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之辈不在少数,今日四处兴起之“国学热”,能因时从宜者鲜有,偶可见欲全盘复古者,不免画虎类犬,引人发笑,可见古人之言,今人亦当慎之;二则“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盛唐时,日本数次派“遣唐使”访华学习,是为中日文化交流之佳话,明初,成祖强征安南,欲行王化于越地,不免二十载而前功尽毁,徒使生民疲敝,今人常有好为人师者,亦当以此为戒。 文中所述零散礼节,概括而言,即书中“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一句,今取其三五言与大家分享。

一则“恒言不称老”,谓为人子者,与父母言语须避“老”字,以免父母闻之心伤。今之子女,皆有孝敬父母之心,而能用力至此细微处者不过十之一二,今以此语与诸君共勉。二则“孝子不服暗,不登危,惧辱亲也。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言孝子行事光明磊落,不敢稍有失礼,以免授人话柄,累及父母,父母在时当赡养父母,许友以死则有忘亲之嫌。

此处所述,非谓使世人事事皆以父母为纲,但能慎言慎行,念及父母足矣。三则“大夫七十而致事”,言大夫事君,为国为民,非图荣华富贵,七十即告老还乡,不塞后人之路。今物欲横流,观此古大夫之行,亦多感慨,唯望世人能除其功利之心,效古圣人之为。四则“幼子常视毋诳”,言幼子常习效长者,故长者当示之以正,不可示以欺诳。

现偶有闻长者为老不尊,古风不存,令人叹惋。但此亦非全为长者之事,吾辈于更幼者之前,亦当危言危行,勿使童心蒙尘。

点击显示

上一篇:《最好的告别》读书笔记

下一篇:《物种起源》读书笔记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礼记集解》读书笔记——与长者相关”其他教案

热门读书笔记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