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为什么教育家辈出?_家庭教育 - 查字典初中网
初中网 > 初中教育 > 家庭教育 > 民国时期为什么教育家辈出?

民国时期为什么教育家辈出?

教育家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发自内心、超越功利,是真诚无私的。教育之爱是教育家的生命。“立德、立身、立言、立行”成就了民国教育家。

民国时期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那是一个教育家辈出的时代,群星璀璨、大师云集,如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等,正是他们引领着中国教育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回顾民国教育家,归纳其特质,有助于我们在当代的中国教育中提供教育家成长的环境与土壤,实现教育家办学。

立德

道德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它是立人之本,是一个人的灵魂和核心。一个人具有高尚的道德,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与人之间相区别的根本标志。“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者,人之模范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教育家而言,他们是教师的典范与楷模。如果一般教师将教育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是出于生存的需要,那么,教育家则超越了这个层次,其将教育作为一生的追求,教育与其生活融为一体,乃安身立命之本。所以,教育家是对教育事业有大爱之人。

鲁迅有句名言:“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教育之爱,犹如池塘之水,没有水哪来塘?没有爱哪有教育?罗素曾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能带来激情,创造奇迹。教育家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发自内心、超越功利,是真诚无私的,不是矫揉造作的,也不是虚情假意的,不需要任何回报。教育之爱是教育家的生命。

教育家具有高尚的人格。他们情系教育,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满腔热忱,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对学生客观、公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育家是师生学习的榜样、行动的楷模,对师生具有引领、示范的作用。

立身

教育家是自愿献身于教育的人。不是为了谋生而工作,而是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人类和祖国的命运具有深刻的体悟,对教育的本真价值有深刻的理解,对教育精神具有深切的把握,把个人所从事的事业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因而,他们对教育有超越世俗的追求,有远大的教育理想,心怀教育梦想,希望通过教育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教育家本着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敢于担当,愿意担当,情系教育事业,树立教育信念,对教育执着追求,终身不悔,不管面临任何困难和挫折,对教育事业的追求痴心不改,坚守信念和操守,彰显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

立言

教育家是有系统教育思想的人。作为教育家,通过自己长期的学习、反思与实践,形成了系统的教育思想及理论,这是教育家与一般教师的主要差异所在,也是他们之间的分水岭。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观点与教育主张,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不可能成长为教育家。教育思想是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通过系统思考、反复实践而形成的教育理论,体现了教育规律,是教育界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教育改革发展起着引领与指导作用。但凡是教育家,都有自己独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并将其付诸实践,通过实践检验不断修改完善。

民国时期的教育家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思想,构建了与时代相符的教育理论体系。陶行知创立的完整教育理论体系,其思想观点包括普及教育、生活教育和创造教育。蔡元培的教育理论包括提倡完全人格教育,力倡“尚自然、展个性”,主张教育独立,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在梅贻琦的教育思想中,“大师论”是其核心内容。他认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学术自由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教育思想是教育家归纳提炼出来的真知灼见,对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立行

民国教育家不仅重视教育理论,而且重视教育实践,具有躬身实践的教育志向和远大决心,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他们勇于开拓,不断创新,通过实践提升品德、担当使命、生成理论,实现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统一。脱离实践的教育理论,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脱离实践的教育工作者也不可能成长为教育家。

比如,张伯苓,他在近50年的办学生涯中,先后创办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子中学、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接办了四川自贡蜀光中学,形成了著名的南开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英才。

尽管时代在变化,但教育家所具有的特质没有变。只有那些对教育怀有敬畏之心,将教育事业作为终身追求,敢于担当、勇于改革的教育工作者,才能破茧成蝶,进入教育家的殿堂。

(作者张意忠 江西师范大学教授)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查字典初中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点击显示

上一篇:师生情义岂能被“礼”绑架

下一篇:打造美丽校服要给学生话语权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民国时期为什么教育家辈出?”其他教案

热门家庭教育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