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名人的故事有哪些_诗歌散文 - 查字典初中网
初中网 > 课外生活 > 诗歌散文 > 励志名人的故事有哪些

励志名人的故事有哪些

最近有很多小伙伴都在问查字典查字典小编励志名人的故事有哪些?看来大家都很喜欢看那些励志名人的故事,那么励志名人的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励志名人的故事:刘国梁的折磨说

2010莫斯科世乒赛,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勇夺冠军,实现了五连冠的壮举。凯旋后,刘国梁带领他的五虎上将做客中央电视台《成长》节目。当主持人要他用简单的一句话谈成长的体会时,他再次深情地说:我要感谢折磨我的人和被我折磨的人。在场的听众立刻报以掌声和笑声。人们知道,他说的折磨他的人就是他的恩师蔡振华,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原中国乒乓球男队主教练。被他折磨的人是中国乒乓球男队队员。

刘国梁第一次说这话的时候是在2010年的1月,他荣获2009CCTV年度风云人物最佳教练,发表了感言。

是的,蔡振华折磨了他。无论是当乒乓球队员还是当主教练,他都被置于蔡振华的严格监管之下,使他兢兢业业,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诚如刘国梁所说:正是有了师傅的折磨、敲打、修理,我才有了今天。他在各类赛事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就,成为中国第一个乒坛大满贯得主,获得最佳教练的殊荣。

同样,刘国梁折磨了他的队员。就说这次莫斯科世乒赛,马琳在中国队对德国队的决赛中,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临危上阵,力克奥恰罗夫、波尔两位名将,为中国乒乓球男队最终夺取冠军拿下了至关重要的两分。但这位功勋人物当初在直通莫斯科选拔赛中并不顺利。刘国梁明言:在中国乒乓球队谁也不能吃老本。马琳虽然是奥运冠军,虽然是历经种种大赛,战绩辉煌的一位30岁的老将,却必须和普通队员在一条起跑线上平等竞争。第一次选拔赛,马琳失利了,第二次失利了,第三次又失利了,直到第五次他才搭上了末班车。

可以说,正是这样的磨砺,才使马琳宝刀不老,并且具备了特别能战斗的抗压能力,在关键时刻表现出大将风范,既铸就了中国乒乓球男队集体的荣耀,也续写了他个人职业生涯中极为精彩的一章。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在人生的路上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也没有什么便宜可占,只有实实在在付出自己的辛劳、汗水,才会有沉甸甸的收获。从一定意义上说:经受折磨,其实是一个人的福分。

励志名人的故事:杜润生绕着绕着破了局

这个一生低调,从不大声说话的老人,大概从没想到,他走后,会是海啸般的纪念。

农村改革之父、农村改革参谋长、杜润生走了,一个时代结束了各种各样的论述,聚光灯一样将他笼罩其中,推向台前。事实上,杜润生三个字从未在媒体上这样频繁出现过。

我们欠农民太多

如今在广大农村再普遍不过的包产到户,在被视为改革开放起点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仍是不许。包产到户作为改革的发端,推动了农村乃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少不了这个干瘦的老头,被众人称作破局者。

晚年的杜润生,已不愿过多回顾自己的贡献他把那归结为农民自己的发明。他更强调面对复杂性和多样性国情,尊重农民选择和调查先行的重要性。

1989年,农村政策研究室撤销。76岁的杜润生正式离休。逝世前,他挂念的也是农口那些事。

直到2009年他住进医院,二十多年间,他几乎每天早上都要走进砖塔胡同那间为他存留的办公室,即使在2003年非典时,他也没间断过。整幢办公楼,就他办公室开着。

在那间光线昏暗,白天也需要开灯的办公室,他写下了当时我们认识到,中国的农村改革,一切便宜的方法已经用尽;如果不触动深层机构,就很难再前进一步。

办公室冬天极冷,要靠电取暖烤手,而在转型中的中国让他停不下来。他戴着茶色的眼睛,弓着身子趴在堆满书的书桌上,干瘦的手一笔笔写下一个又一个议题:免农业税、破除制造二元体制的户籍制度,警惕因征地而造成农民流离失所,警惕权贵资本主义,保护生态环境

我们欠农民太多,这个干瘦的老头用力写道。

他不止一次地,向跟他请教的门生强调,解决三农问题涉及中国深层的政治经济体制问题,是个系统工程,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

杜老90岁寿辰时,经济学家周其仁那句我想不到今生今世还会有哪个称号像这个(徒子徒孙)称号,能让我们引以自豪引起在场人一片掌声。那天到会的徒子徒孙很多,周其仁之外,还有陈锡文、林毅夫、张木生、翁永曦等。

杜老有着纵横折衡的智慧,沟通说服的能力,有人以大秘书长、八级泥瓦匠来称赞他的平和实际。然而熟知他的门生旧故都明白,这个生于清皇庭崩溃之际,见证了中国一个世纪浩浩荡荡的老人,他的聪慧、坚持与隐忍,全缘于他作为老派知识分子、老派共产党人的赤子之心。

可以可以也可以

很难将这个戴着一顶灰不溜秋的帽子,常绕着小区走步的干瘦老头,与掌握重权的他联系起来。这个绕字正是他破局的精义。

文革结束后的1979年,杜润生重回农口,出任刚刚成立的国家农业委员会副主任,主管农村政策研究。那一年,杜润生已66岁。

1979年冬天,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暗中搞起了后来名留青史的大包干,他们托付了自己的妻小,在生死状上按下了手印。然而,当时在中共党内领导层中,大多数人还在反对包产到户。

在一次讨论包产到户的省市区第一书记座谈会上,因分歧太大,会议已无法继续。杜润生突然撇开了包产到户的话题,讲起了温饱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事到最后,竟然扭转乾坤,形成了著名的1980年75号文件,肯定包产到户是一种解决温饱问题的必要措施。

这个有名的75号文件,被后来人们概括成了可以可以也可以: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可以使群众满意的,就不要搞包产到户,对于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这便是有名的杜氏公式。

人们说,只有他想得出这种鬼使神差的词语组合,不只决策层达成了共识,文件发下去,农民也都看懂了,他们记住了可以可以也可以,于是兴高采烈地选择了最后那个可以。

他把党内干部队伍关于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引起的关于道路和方向的争论高度简化为责任制三个字。已近70岁的翁永曦用手指敲着桌子,木桌嗡嗡作响。他把责任制三个字作为一个支点,居然几年之内很平稳地撬翻了1949年以来农村的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还成功启动了中国整个经济领域的改革。这是大手笔,大智慧!

中央文件对包产到户的提法从原来的不许到不要、从可以可以也可以到长期不变,重大的改革就在字里行间发生。

制度经济学家诺斯曾经指出,一旦路径被锁定,除非经过大的社会震荡,就很难退出。已经被锁定的中国土地制度在那个时代看来已经是天经地义、不容质疑的原则。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局面就像是一场拔河比赛,一边是千军万马的农民,一边是干部。这场争论终是以尊重农民、尊重常识而结束。

把农村改革之父删掉

1955年,杜润生作为中央农村工作部秘书长,他和部长邓子恢不配合毛泽东过于急切的农村合作化,被斥为小脚女人。此后,邓子恢饱经折磨死去,杜润生跌入政治生涯谷底,没过几年,农工部因十年没做过一件好事被撤销,与此同时,人民公社则浩浩荡荡地展开了。

在众多文章浓墨重彩地展示杜润生文革平反后的十年农村改革成就时,他离开农工部,被调往中国科学院做秘书长的十年、文革被批斗的十年似乎被抽走了一般。

在反右斗争中,为了保护知识分子,他煞费苦心地提出了初步红的概念。

什么是初步红?就是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是热爱祖国的、拥护社会主义的,他们已经初步红了,所以不是资产阶级。

在当时非左即右、非共产主义即资本主义的定式思维下,这个概念保护了一些知识分子。

即便文革中在批斗时,他还在研读马列主义,研究农村改革。你都被打入十八层地狱了,你还替他们瞎操什么心。他的夫人忍不住抱怨。

杜润生几乎没有疾言厉色过,从不批评人,也很少表扬人,却常爱唱反调。面对赞成,他会提反对意见,如果反对,他又说赞成;他总是从另外一个方向推敲,寻找反对意见中的合理成分,之后揉合各种意见,形成最大公约数。

中国的事,不在于你想要干什么,而在于只能干什么。这是他后来常说的一句话。

在他这种做事风格的熏染下,1982年设立的常被称作九号院的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大小不分,争论常有,一派生机。

那些年,老的小的,中央的地方的,部门条条块块的,都常到杜润生那里畅所欲言。

80年代的九号院里,常能碰到一些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比如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中央宣传部部长朱厚泽,他们在调动职务询问意见时,都说去老杜那儿。

其实,杜润生的机构和编制在中央、国务院各部委中,屈居最末;但整个80年代,它在改革决策中的作用和影响力,实际成为中央经济改革决策研究中枢。

杜润生的办公室在九号院偏西的一个平房小院,院子很小,窗外种有海棠树。春季繁花盛开时,院里的年轻人已被他散在各地的田间乡头调研,等秋天海棠果满树时,带着调研结果回来的年轻人,在他的带领下总结、呈文,成为一个又一个的1号文件。

如何把千百万农民的呼声,转化为党中央的政策,这是一门极高的艺术。翁永曦忍不住用指关节敲着桌子,杜老不是国家最高层的领导人,但是称他为中国农村改革参谋长、中国农村改革之父,名副其实,毫不为过!

农村改革之父这样的提法,杜润生从不放在心上。他一直强调,自己的思想从来是在农民的自发行为、地方的选择和历史经验的教育下逐步形成和变化的,绝非先知先觉的一贯正确。

他的门生写道,在出版《杜润生自述: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时,封底清样的介绍曾包括人称中国农村改革之父,杜润生看后,把这句一笔划掉。

虽然几番劝说,杜润生只有两个字:不行。

2008年,因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论,杜润生获得了首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95岁的杜润生颤巍巍地站在颁奖典礼上,家庭联产承包制是农民的发明,我们只是进行了调查研究理论化,声音生涩、苍老,却字字分明。

因为,这不过是他尊重农民,让农民真正解放原则的践行而已。

北京的10月,已是深秋,西黄城根九号院大门紧闭,门口警卫森严。胡同里的风过,隐有呜咽之声。一盏温暖的灯熄灭了,一位多年受教于杜润生的学生悲哀地说,他曾照亮了那个激荡着创造与梦想的年代。

励志名人的故事:逼出来的成功

通常有两种人能够取得成功,一种把成功当成追求,另一种被生存逼迫,不成功就成仁。剩下的那些人,只能碌碌一生。

1

到现在为止,我觉得生存是一个人首先要面对的事情。

大部分人和我一样,没有有钱的爸爸,因此在大学毕业之后,需要自己去找工作。首先是要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以后结婚了,大部分女人也和我一样,没有找到家财万贯的老公,两个打工仔加在一起,开始为自己的小日子谋划起来。要买房子,有了孩子就要为孩子的上学打算大部分人的生活就是这样。我的生活也是这样。

我还记得自己刚刚到深圳的日子。那段日子,让我真的明白什么叫做生存。

因为母亲的关系,大学毕业之后,我到深圳去了,放弃了外资公司的工作,到母亲的公司帮忙。所谓的公司,其实就是那种皮包公司。我和母亲还有她的几个带着发财梦来到深圳的亲戚也算是她公司的员工一起,在深圳的一栋民房里每天忙忙碌碌,和形形色色的人碰面。用母亲的话来说:生意就是这样碰出来、谈出来的。

母亲在我4岁的时候,就在我的生活当中消失了,然后在我18岁的时候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对于少女时期的我来说,母亲在我的想象里,是一个神秘而又亲密的人物。于是当她说希望你大学毕业之后,能够到深圳帮忙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去了。

记得当时我的父亲什么都没有说,他总是这样,每当我要决定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他总是什么也不说,即使之后我碰得头破血流地站在他的面前,他还是什么都不说。

我还记得那个夏天,我提着一个箱子,来到母亲既是办公室也是住宅的地方。母亲的第一句话是:你怎么穿得这样不好看。那一天,我穿的是一件式样简单的白衬衫和一条长长的花裙子。母亲总是嫌我长得不漂亮,因为那样在她的眼中,我很难找到一个有钱的男朋友。看上去还非常年轻的母亲对我说:在外人的面前,不要说你是我的女儿,这年头,一个女人要做生意,要在这里混下去,就不要让人家知道年纪,不要让人家知道婚姻状况也会更加划算。

当时的我真心诚意地想,这个从来没有和我生活在一起的母亲,经历过多么艰难的日子,我应该帮她。于是我答应了。

2

接下来的日子,慢慢让我开始明白生活的艰难。在我房子的对面,是一些来自湖南的打工妹的集体宿舍。每天到了吃饭的时间,都会看到她们很多人端着一碗饭,就着一瓶辣椒酱,津津有味地吃着。

我们的生活也不富裕。我发现,母亲什么生意都做,只要能够赚到钱,哪怕只是一点点。虽然请别人吃饭的时候,她总是抢着埋单,但是在家里面,每顿饭总是节省到只有一个素菜、一个荤菜。

不过母亲是那种哪怕口袋里只有2元钱,也要在别人面前装得像一个百万富翁那样豪爽的人。直到现在,兜兜转转,她还是在用这样的方式生活着。

母亲经常会突然消失一段时间,于是房东就会找我来要房租。她的这些亲戚每天都要开饭。曾经有一天,我的口袋里面只剩下2元钱,看着他们,看着这个地方,我真的想哭。因为我不知道,这2元钱用完,明天如何生活下去。

母亲消失的时候,我必须自己赚钱支撑这个家,同时也是支撑我自己。靠着同学的关系,我接到了一单礼品生意。还记得我和我的同班同学一起,跑到别人的厂里和别人谈判。他们很快看穿了我的底价到底是多少,这个合同签得有点灰溜溜。不过好歹有点钱赚,心里面已经算是很满足。

还有一次,母亲不知道从哪里拖来100箱饮料,从东北运到了深圳,而她自己不知去向。我手忙脚乱地找了一个仓库把这些饮料存放起来,但是开始为仓储费发愁。

面对这一大堆连我都没有听说过名字的饮料,我和我的同学一起,推着自行车,开始一家店一家店地推销。

求人真的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要面对别人毫不留情的拒绝,或者是那种干脆不愿搭理的样子。现在回想起来,还好那个时候年轻,刚刚走出校门,反而能够承受这些东西,如果是现在,我真的很难想象自己像那个时候一样,去做这样的事情。

结果,就这样,在炎热的天气里,有一天下午还下着雨,我们的自行车倒在地上,一箱子饮料从后座上面摔了下来。那一刹那我感到一种绝望,觉得自己不可能做任何事情。我知道,我的同学那时候和我有着同样的感觉。

不过幸运的是,我们的软弱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我们扶起自行车,继续一家一家地推销着饮料。

最后,终于有一个好心人被我们感动,于是我们又赚了一点钱,可以解决一大帮人一个月的生计问题。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几个月,我很快发现,原来我和母亲的生活价值观、生存方式实在有太大的区别。

母亲总是拿一些她身边的年轻女孩给我举例:谁谁谁嫁给了一个有钱的老头,谁谁谁嫁给了一个港商,或者是谁谁谁做了二奶,而她获得多少多少房产。

在我母亲的眼里,钱才是最重要的,无论如何也不要和钱过不去,因为只有有足够的钱才能生存。

但是我不这样看。我觉得,如果真的爱上一个人,那个人很有钱,倒也是不错的一件事情,如果只是为了钱却并不值得。

3

我们闹翻了,从此我和她断了来往,但是当时的我已经没有办法再回到上海,于是我要在深圳从头开始。

为了生活,开头的几个月,我什么工作都做过:酒店服务员、仓库管理员、国有企业中每天闲着没有事情做的老总秘书换工作的原因,最主要还是工资问题。因为要租房子,要应付日常的支出,所以那个时候,选择工作的首要标准是工资是不是高。直到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我进入了一家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从此,我的生活走上了正轨。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如果我没有选择来到深圳,没有跟着母亲,我会像不少同学那样,几个月下来,在外资企业已经有了不错的表现。有时候我会觉得,我好像浪费了半年的时间。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我真的要感谢母亲,感谢在深圳的这段日子。

因为在这段日子里,我看到了那么多在生活底层挣扎的人们如何生活,我也接触到了形形色色三教九流的人物,他们做着不同的事情。有的人循规蹈矩,慢慢寻找着机会;有的人用不正当的手法,希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赚到最多的钱。但是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一样,为了生存。

在这段日子里,我也体验到很多时候为了生存,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韧劲,面对这个社会中的人和事。

我的那位同学,和我在深圳待了一个月,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湖南的一个偏远县城。他说过,他的理想是要进电视台工作,之后我听说,他在县城的电视台主持少儿节目。后来我们失去了联络。

8年之后,当我们在北京再见的时候,他已经是珠海电视台的一名编导,而我成了凤凰卫视的一名记者。他告诉我,他用5年的时间,从县城走进省电视台,然后只身来到珠海,从一名编外人员成为电视台的正式员工。他说:深圳的那段日子,教会我如何在艰难的时候,勉励自己一定要走下去。

点击显示

上一篇:关于你是一部书的作文范文600字

下一篇:2016年开学第一课直播时间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励志名人的故事有哪些”其他教案

热门诗歌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