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鸭池十讲》八则_初中资讯 - 查字典初中网
初中网 > 初中资讯 > 【摘录】 《鸭池十讲》八则

【摘录】 《鸭池十讲》八则

【摘录一】

儒学是求仁得仁之学。要在力行,才有入处。大家如能在躬行日用上改过迁善,反己立诚,以体验所得,反求之《论语》,那便终身受用不尽。否则入乎耳出乎口,仅作一场话说,纵令不是仰天而谈,也于自身全无交涉。

圣人之言,决无偏小,一言一字,当下皆圆。即如“学而时习之”一句,便是彻上彻下,无欠无缺。了得此句,便是一圆一切圆,更无短少。切不可私心摆布,谈什么哲学体系,构画搏量,自塞通途。

圣人之心,与天地参,周流六虚,旁行无碍,识得此意,全局皆活,更无一物死于句下。一切进退因革,质文损益,如指诸掌,百世可知。意必固我之私,须知皆是障道之具。

学者要紧先取“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章,和“颜渊喟然叹曰”一章,互相参照,反覆玩味。且莫高谈性兴天道,先认得孔子自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和叹息颜渊的话“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两章,便知好学二字,即已超凡人圣。才说下学,便是上达,更不须别寻门路。方知《论语》之记者,首着“学而时习之”一句,具有深意。大家且先办取一个真切志学的心,以后工夫,自不难水到渠成,迎刃而解。切不可好高骛远,舍己耘人,耽误了切己工夫。这是我一点很恳切的意思。

【摘录二】

真能虚的人必不骄,真能实的人必不吝。真能虚的人必不忮,真能实的人必不求。真能虚则学不厌,真能实则教不倦。而其实则皆是诚之发见处。诚则明,是虚之用,诚则动,是实之用,诚之全,即仁之体。

【摘录三】

清儒对于治学有两句常说的话,是“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青年的心理大都单纯,以己自蔽的毛病较少,以人蔽己的机会较多。上文所说的国文成绩空洞糊涂,未必全是学生之过,教师的诱导,家庭的习染,社会的熏陶,有形无形中都在助长愚蔽,从事戕贼,使青年尚未发蒙,即遭桎梏。天下惨痛之事,无有过于此者!国文之低劣,不过其着见之一端而已。

但青年却不能以此自恕,把一切过错推给家庭、社会和教师。因为良知、良能,吾生本具,二十岁左右的人,还不知道努力去夫外诱之私,充其本然之善,其人之多欲无刚,已可概见。个人是不能不痛自克责的。

在这里我愿与所有学国文的同学,共同忏悔反省,改过自新,商量一个办法,使我们的生命活泼新鲜,刚健有力,无思不睿,无感不通。庶几乎空洞者化为充实,糊涂者变成明白。

国文教师似应采取图画一课的教法,教学生多写生,多作小幅素描,如杂感短札之类,无所为而为,才是发露中诚的好机会。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教初学应令其多作信言,少作美言。待其真积力久,弘中发外,则斐然成章,并非难事。否则不免于自欺欺人,如涂涂附,描头画角,优孟衣冠,那国文的前途,真不堪设想了。

【摘录四】

帝国主义者灭亡人家的国家,必先使其人民忘记自己的历史,以消灭其民族意识。所以,一个国家假使不幸而亡国,只要其民族未忘国史,则必有恢复的一天。现在一般中学,关于国史的课,大半是形在神亡,国史与国文更少连络。以致国史变为枯槁的记诵,国文成了飘渺的虚谈。

【摘录五】

打成一片的国文教学法

文学本来是极活泼的东西,其所寄托在文字,而本身却散在生活的各方面。假如上堂就有国文,下堂就没国文,那就失去了国文的目的。在这里,我且提出两条教学法的改造,供各位参考:

一教师的言行与教材内容打成一片。

古人说:“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国文教学虽然是言教,但教师对于所选的教材如能身体力行,则学生在观感上所得的影响,自较说空话所得为多。同时教师也可以即教即学,把自学与教人打成一片,实际上收教学相长之益,而学生尊师敬业之意也可日益增高。

二课内教学与课外生活打成一片

广义的说,生活即是艺术,学文学的人如不能变化气质,纵使文章作得好,也与学问无关。所以国文教学对于学生课外的生活要能随时启导,如能作到以教材证实生活,自然最好;即不然,也要因时因地与以文学的陶熔。照我的意见,教师应于课堂外多与学生共处,旅行,看报,待人,接物,随时授以活的教材。日记的督促和批改是很必要的,在这里可以看出学生生活的实况,而与以实际的纠正与充实。如此,则课卷呆板的方式可以得到合理的替换。还有一种副收获,即应用文件体裁的说明和训习可以不必再设专科。此外书法和文学方面的艺术的需要,也可以随时指导,语言的练习也可以在水边林下养成。

【摘录六】

多识前言往行便能彰往察来,所谓因革损益,百世可知,才能于其所学,确然不惑,所以诗人必须是事烛几先的知者。因为真能克己复礼者,必能寡欲养心,此心不为物蔽,则深静虚明,无微不照,所谓至诚之道,可以前知也。

后之作者,或离群绝世,甘自隐沦,或猖狂妄行,大言欺世,都是不得中行,有违敦厚温柔之旨,都算不得诗人的。

【摘录七】

所以文字的标准只须问真不真,不必问善不善,以真无有不善故。天下事唯伪与曲为最丑,此外只要是中诚之所发抒,都非邪思,一句“修辞立其诚”而善美异矣。

性情的界域到直线为止,文学内容的界域也到直线为止,一入于面便是推理的境界,举一反三,告往知来,便都是推理之境,非复性情之所涵摄了。理智到成了立体便是过胜,俗语说“八面玲珑”,即言其人之巧黠。成了球体便是小人之尤,元次山之所以“恶圆”,恶其滑也。故文学内在之境以点为极则,文学外形之标准却要成球体,看似相反而实相成。盖文笔不能如珠走盘只是无力而无力之故,由于内境之不诚,倘使一片真诚,未有不达者,达则如珠走盘矣。

【摘录八】

诗的境界,下不落于单纯的事境,上不及于单纯的理境,其本身必需是情景不二的中和。而一切物态,事相,都必需透过感情而为表现;一切理境,亦必需不脱离感情,所以感情是文学的根本。“诗以理性情”,其意在此,音律格式,不过是诗的皮毛而已。

点击显示

上一篇:多地出台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新政 多校划片、学区房成热点

下一篇:差生是个伪命题 素质教育应该撕掉差生标签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摘录】 《鸭池十讲》八则”其他教案

热门初中资讯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