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平:女老师棍棒下一死三伤,“打碎”师德根基_初中资讯 - 查字典初中网
初中网 > 初中资讯 > 吴国平:女老师棍棒下一死三伤,“打碎”师德根基

吴国平:女老师棍棒下一死三伤,“打碎”师德根基

据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当地公安部门通报,“2016年5月28日上午9时许,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高泽镇西楼村李某(女,50岁,曾任村小学代课老师,2002年11月被清退)在自己家中,将前来接受辅导的4名孩子打伤,其中一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受伤孩子1人出院回家,2人在医院接受治疗。目前犯罪嫌疑人已经被警方控制。”

从五莲县委宣传部获悉,目前警方正在加紧调查此案。关于嫌疑人患有精神病一说,尚未得到证实,仍需警方核实。“2002年被清退的时候,嫌疑人也不是因为精神病。”

这起恶性事件一发生,引起很多人的关注,更多人愤慨天底下为何会有这样的教师。曾几何时人们对教师这个历史悠久的职业有着各种各样崇敬的称呼:

老师,最广泛流行的敬称;

春蚕,最纯挚的称谓;

蜡烛,最温馨动人的称谓;

园丁,最质朴无华的褒称;

慈母,最真情感人的爱称;

先生,最历史悠长的尊称;

孺子牛,最具中国特色的喻称;

人类灵魂工程师,最富哲理的称谓;

人梯,最高评价的专称。

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活生生的人。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相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也就从根本上摧毁了学生成长的力量。

面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教师很多时候应该是理解、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习成长,更应该关注到他们的生理、心理处于发育成长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在生活学习中有很多矛盾、困难和问题等等。

作为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缺点必须理解和包容,决不可以用批评处罚来代替教育,批评处罚只是教育一种手段。

由于学生个人的学习特点和家庭情况、生活环境以及性格特征不一样,所以在平时表现出来的“毛病”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关心和支持。如有的学生学习上表现的过于自信或骄傲自满,而有的学生却表现的过于自卑或失去学习信心;在性格发展方面,有的学生性格自卑内向,不愿意与人交流,而有的学生性格开朗或过于张扬;在生活环境和家庭状况方面,有的学生家庭生活条件优越,衣食无忧或形成挥霍浪费习惯,有的学生家庭十分困难,甚至连基本生活保障都没有。

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具体情况,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加以区别对待。

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效应比惩罚更强烈。

宽容和信任是一种无私的爱,可以缓解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转化学生的逆反心理,使教育收到最佳效果。

教育界有这样一句名言: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相互尊重,教育就会变成一场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严酷的“战争”,一场永不休止的“战争”,一场疲惫不堪的“战争”,一场两败俱伤的“战争”。

一些人认为此女老师只是辅导老师,不应算作教师,但记挂教师之名,做教师之事,就要行教师之名,做教师之事,堪为教师二字。

爱自己的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而爱别人的孩子却是最崇高的事业。

点击显示

上一篇:中高考务必让考生知道的15个细节!

下一篇:2016中考思品冲刺复习建议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吴国平:女老师棍棒下一死三伤,“打碎”师德根基”其他教案

热门初中资讯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