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品江西三色文化】诗文集萃+经典山水 《过鹅湖寺》、道教祖庭龙虎山_初中资讯 - 查字典初中网
初中网 > 初中资讯 > 【诗词赏析·品江西三色文化】诗文集萃+经典山水 《过鹅湖寺》、道教祖庭龙虎山

【诗词赏析·品江西三色文化】诗文集萃+经典山水 《过鹅湖寺》、道教祖庭龙虎山

我们江西这么多灵气逼人的青山绿水,营造出钟灵毓秀的好氛围。生在江西,长在江西,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呀!今天,小编将要带着大家赏《过鹅湖寺》和道教祖庭龙虎山。

毛泽东曾称赞江西“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朱虹主编《江西风景独好》10卷,通过不同侧面,全景式展示和诠释江西秀美的自然山水、深厚的历史文化、浓郁的地方风情,把江西之美集著于书。

结合全省教育系统正在开展的“三项文化教育”,我们推出了《诗词赏析品江西三色文化》栏目,将分为“诗文集萃”与“经典山水”两篇进行介绍江西人文风光。

“三项文化教育”即红色文化教育(红色基因)、绿色文化教育(生态文明)、古色文化教育(优秀传统文化)。

有没有很期待诗人墨客们的笔下,江西是怎样的一幅风光呢?接下来就为大家带来专属于我们江西当地的人文风景诗文赏析。让更多的人了解江西,走进江西,游在江西,乐在江西。

现在与小编一起欣赏元代诗人萨都剌的诗词——《 过鹅湖寺》,以及经典山水——道教祖庭龙虎山。

诗词集萃之

《过鹅湖寺》

过鹅湖寺

元 萨都剌

十里苍松对寺门, 四围翠滴露纷纷。

湖心水满通银汉,山顶鹅飞化白云。

玉井芙蓉天上落,瑶池雪浪月中闻。

石床茶灶如招隐,还许闲人一半分。

作者简介

萨都剌(1272 —1355),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省代县)。少时家境贫寒,以行贾为业,遍游山川名胜。泰定四年(1327)举进士,授官京口录事司达鲁花赤,累官江南行御史台椽史、燕南宪司照磨、闽海宪司知事、燕南宪司经历等职,为官清廉。晚年居杭州,寄情于山水。萨都剌是元代著名的少数民族诗人、画家、书法家,人称“燕门才子”。诗歌创作多写山水题材,风格流丽清婉。著有《雁门集》行世。

诗文赏析

鹅湖寺在铅山鹅湖山。《鄱阳记》云:“山上有湖,多生荷,名荷湖山。东晋时,有双鹅育子数百,羽翮成乃去。更今名。唐大历中,僧大义植锡山中,双鹅复还山麓,建仁寿院,今名鹅湖寺。宋淳祐间,始以朱、陆会讲于此,即于寺旁创立书院,赐名。”

元顺帝改至元二年丙子(1336),萨都剌由大都至福建,出任闽海宪司知事,途径玉山、铅山等地,此诗即作于这一时期。萨都剌的诗大多俊逸洒脱,清新自然,充溢生机,浮动着宁静恬淡的气息。这一首同样如此。全诗集中笔墨,着力描写鹅湖优美景色,抒发自己的归隐之趣。首联写苍翠欲滴的松林,掩映着鹅湖寺,显得分外肃穆、幽静;中间两联对仗颇工,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描写鹅湖之水,那碧波万顷的湖水好像与银河相通,山顶氤氲的白云又似乎是白鹅所化,此情此境,仿佛玉井天露、瑶池雪浪,令人神往。由此逼出末联寺中的茶灶、石床,似乎在逗引着闲淡的诗人去归隐。全诗意脉流畅,语言清新,意境雅致。

经典山水之

道教祖庭龙虎山

概况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贵溪市境内。龙虎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重点保护寺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地名录。自古以“神仙都所”、“人间福地”而闻名天下。

龙虎山是中国典型的丹霞地貌景区,是中国道教发祥地。拥有仙水岩、正一观、上清宫、马祖岩、应天山、天门山和圣井山七大景区。 景区内有99峰、24岩、108处自然和人文景观、20多处神井丹池和流泉飞瀑。

特色景观

龙虎山以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闻名于世,归纳其风景资源特色为“天师道源、碧水丹山、春秋崖墓、林海古镇”。

天师道源

东汉永远二年(90)张道陵在龙虎山传道炼丹。“丹成而龙虎现,山因此得名”。第四代天师张盛移居龙虎山后,子孙世居不变,形成了代代相传的张天师家族世家,传位六十三代,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受历代帝王的封诰、扶植,以龙虎宗正一道为中心的龙虎山在中国道教史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至今保留的上清嗣汉天师府为全国21座重点道观之一,是历代天师生活起居之所,历史上赐号为“大真人府”。

大上清宫是天师演教、传道之处,原建有二宫、二十殿、二十四院,被誉为“仙灵都会”、“百神受职之所”,在龙虎山和周围县市还有正一观遗址和历代天师墓以及众多碑文和道庵遗址。现已重建大上清宫、正一观等重要的天师道宗建筑。

人文典故

龙虎山“天师板栗”

相传是祖天师张道陵在龙虎山炼丹时,栽了许多板栗树,以栗代饭。在他的影响下,历代天师群起仿之,在泸溪河两岸,栽满板栗树。

无蚊村的故事

无蚊村坐落于上清溪东岸,与仙人城隔河相望,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林木葱茏,东暖夏凉、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据说是许真君许逊的后裔。村子里为什么没有蚊子,至今仍是个迷。

点击显示

上一篇:记2016中考征文—淌过中考河,遇见苏外

下一篇:择校不容易!给吴中区父母一点小经验~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诗词赏析·品江西三色文化】诗文集萃+经典山水 《过鹅湖寺》、道教祖庭龙虎山”其他教案

热门初中资讯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