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业励志的短故事_诗歌散文 - 查字典初中网
初中网 > 课外生活 > 诗歌散文 > 关于创业励志的短故事

关于创业励志的短故事

很多准备创业的人都会找一些关于创业励志的短故事来激励自己一下,那么关于创业励志的短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创业励志的短故事:三个80后咖啡馆创业的经历

许单单于1982年出生在安徽的农村,而马德龙和鲍春华则是同于1984年出生在山东,巧合的是两人的家是紧挨着的两个县城。

许单单和马德龙的家同样有兄妹五人,不过许单单是家里的老大,而马德龙则是家里最小的一个。许单单毕业于北京大学,马德龙毕业于北邮,鲍春华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大家都是新时代的80后。

单单小时候家里很苦,是最受剥削的一个,家里的活都得靠他。讲起三个人的家庭背景马德龙露出一副追忆似水流年的神态。不知道三个人怎么就弄到一块去了,只是觉得这事好玩,开咖啡馆原本是每一个女孩的梦想,但男孩也想开。

许单单、马德龙和鲍春华三个人不同时间都在腾讯工作过,不过后来都离开了去别处发展。腾讯有一个离职员工的网上组织,大家会经常在里面分享一些信息。因为这个原因三个人相识,再加上在同一个不错的公司一起工作过,自然多了一些亲切感。最初的组委会里有7-8个人,到最后只剩下我们三个人,首先三个人在能力上比较平衡,另外三个人内心有一点小火焰,对这个事情有热情。鲍春华说道。

他们成立的这个公司简称叫3W,是一个咖啡馆。还在创始期的3W最开始成立了十个人左右组委会的组织,来做具体的筹备事情,但做了三个月后,组委会的人从十个人变成七八个,后来变成五六个,最后剩下三四个人。大家本来就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和生活,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业余的事情中去,这也很正常,但好在还是有人坚持下来了,我们就把3W这个事做起来了。讲起当初的创业故事,鲍春华回味着。不是3W选择了我们三个人,而是我们正好是剩下来做事情的三个人。

3W咖啡馆的产生有偶然也有必然。也有人问过为什么不开一个酒馆,不开一个茶馆,那是因为在过去的文化里,大家想到咖啡馆会想到沙龙,国外,例如法国有一些作家、文学家、思想家,包括以前欧洲上流社会的一些医生都是通过咖啡馆和沙龙来交流一些思想的。鲍春华解释道。这是一个很独到的形式,也恰巧是一个延续,在硅谷也一样,也有很多咖啡馆给很多年轻人和行业的人提供交流场所,很多不经意的碰撞、小的想法都是在咖啡馆产生的,咖啡馆三个字在人心里就是很轻松、很放松,可以交流,谁都可以去的一个场所,它不是一个会所,也不是一个听起来有点老的茶馆,更不是一个饭馆。

回忆起当初创立3W的日子,马德龙十分有体会。那时的他还是个不经世事的大男孩,可如今已是一个两岁半孩子的爸爸。在妻子怀孕9个月的时候,马德龙决定与许单单、鲍春华一起创业,最早的时候马德龙除了在家陪妻子、上班,每天中午还要开车到处去看场地,找场地的时候是每天到处跑,北影、五道口、牡丹园、甚至东边都看过,还看过四合院,曾经看中过一个庙,当时差点把庙给租下来,最后觉得北影的一个地方还不错,想去盘那个地方,但在盘之前许单单定下只能在中关村里找,因为这里是互联网公司最聚集的地方,周边所有大公司都在这。

最初三人创业遇到问题时也常有争吵,团队也磨合了一段时间,但慢慢地协同性越来越强。据马德龙介绍,最初的三个人没有分工,谁闲着就去做事,谁忙就少做一点,谁合适就去找谁。现在慢慢地相对原来分得细了一点,对外的工作主要是鲍春华,要定大方向就是许单单找两个人商量,而做网站线上的事、创业者这块基本是马德龙负责,但相互之间都有交叉,每件事都还比较协同。

做了老的3W后很多人都知道我们,很多人也很关注我们,但其实很多人并没有想清楚创业咖啡馆在行业中的角色是什么,应该承载什么样的功能,包括如何活下去都没有想得很清楚。媒体报道以后全国各地出现了好几十家咖啡馆,都是想做创业基地的概念,但今年已经有4-5家关门倒闭,里面只有不到10%是盈利的,估计未来1-2年还会有很多的咖啡馆倒闭,这就看出其实大家盲从还是很厉害的,另外开咖啡馆还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事,我们正好选择了中关村这样一个中国创新心脏,在那个时间点上做这样一件事是恰好的。鲍春华说道。

关于创业励志的短故事:85后清华休学博士创办理财范

休学博士、连续创业、霸屏BOSS当这些标签叠加在一个人身上会是怎样?85后小伙申磊,放弃清华直博,休学创办大学生社交平台师兄帮帮忙。一年后,转战互联网金融创办理财范。

学霸休学做校园社交平台

2006年,18岁的申磊离开故乡四川绵阳,成为厦门大学机电系测控技术专业的新生。创业的种子,从那时发芽。大二时,申磊开始在校园里代理出售高校英语杂志和电话卡,但没怎么赚到钱。

彼时,申磊的工科男本质更出色他研发的汽车节能减排装置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竞赛金奖及另外两个大奖,还拿到了两项国家专利。

2010年,申磊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申磊的眼界不断拓宽,他开始接触VC、天使投资,创业理想开始恣意生长。

如何积累第一桶金?申磊想从曾经让他风光无限的汽车节能项目做起。但进入操作层面时,他发现进入该行业的门槛、壁垒太高。通过上创业孵化课、跑创业沙龙等,申磊认准了移动互联网的机会。

他和合作伙伴共同创办了大学生社交网站师兄帮帮忙,致力于一对一的问题提出与解决。2011年11月11日,师兄帮帮忙正式上线,成为国内首个校园P2P社交服务平台。为了这个项目,申磊办了休学。当年12月,该项目获得知名天使投资人王利杰的天使投资。2012年3月,又获得IDG资本的投资。

最多的时候,这个社交软件应用在全国拥有200万大学生用户,近3000家院校的学生使用,累计解决困难300多万次,创造见面20万次。

转战互联网金融做理财范

做校园社交平台起步非常成功,但年轻团队对产品技术和运营等经验不够,网站一直烧钱,却未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

申磊开始焦虑、神经衰弱。痛下决心后,他决定放弃师兄帮帮忙。看好互联网行业的风口,他将新的方向确定为互联网金融。2014年3月理财范上线,3个月后获得著名投资人林广茂的千万元投资。

这次,申磊有了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更为明确的发展目标。截至目前,理财范交易额突破50亿元,项目无一例逾期。其间,理财范先后获得2.1亿元B轮融资、3.3亿元C轮融资。近日,申磊带领团队来汉举办投资者见面会,这也是他一年之内跑的第12个城市。

此前,有不少投资人在《非你莫属》、《老板变形记》等创业节目上看到过申磊。头发长长的他,看起来有些艺术家气质,不仅是颜值担当,也表现出一个大男孩的热情与活力。我本身不爱抛头露面,但是我们懂互联网,明白做个人品牌比做企业品牌更快。

没有金融背景的申磊,为何要选择互联网金融领域?创业要看方向,势很重要。申磊说,自己主要负责技术和运营,叶总负责产品创设和风险控制。叶总是理财范的创始合伙人兼COO叶映辉,此前在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银行及基金公司有过多年工作经验。

年仅28岁的申磊,已经是创业沙场上的老手。有人不禁要问,为何申磊可以屡次获得风投?有投资人这样回答,对于申磊的创业团队和项目,最认可的还是他们的创造力与学历背景。另一方面,也与他找准了风口,顺势而为不无关系。

关于创业励志的短故事:80后寒门学子的创业奇迹

作者:梁阁亭

李海鹏从贫困的山东东营农村长大。父母给他起名海鹏,很明显,是希望他能好好学习,有了广博的知识,大鹏展翅,笑傲江海,大干一番事业。由于家境贫寒,几亩薄地的收成既要维持一家五口人的日常花销,还要供李海鹏和两个姐姐上学,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10岁那年,父亲开始教小海鹏撒花生种子。父亲告诉他.一定要把两颗种子撒在一起。他疑惑不解,抬起头问父亲为什么。父亲擦去满头汗水,抚摸着他的头说:孩子,只有两颗种子挨在一起,两颗花生发出芽来才能相互支撑,缠绕着向上生长,形成强大的生命力,抵挡自然界的风雨。

父亲的话就像花生种子一般,深深地种在海鹏的心灵深处,他更加努力地去读书,他相信,自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庭的命运。2000年,李海鹏考入临沂师范学院(后更名为临沂大学)历史系,由于家庭困难,上大学第一年的8000元学杂费、生活费还是父母东拼西凑借的。在校期间,李海鹏一边学习,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兼职。

为了锻炼自己和挣学费,李海鹏有时需要一天课外做好几份工。经常是打完工回宿舍,已是晚上12点多。

2001年,他用挣来的钱买了一辆二手出租车,简单装饰后就租了出去,最多时他曾买了七辆出租车。就这样,李海鹏在别的大学生还伸手向父母要钱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可以反哺父母。利用寒暑假,李海鹏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企业锻炼,这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2004年大学毕业时,李海鹏利用闲置资金,在临沂开了一家火锅店,主营火锅、烧烤和特色莱,2006年火锅店还被评为临沂市十大火锅名店。随后他又逐渐涉足文化、投资、建筑装修等行业,逐步完成了资本积累。

从创业至今,李海鹏涉足过几十个行业。近两年,他开始收缩战线,化零为整。2009年,他在菏泽创办了占地200多亩的山东皓宇服装有限公司。2010年,他又将企业总部搬到了济南。今年5月份企业改制成了控股集团,旗下有十几家企业,核心业务以投资担保为主,总资产达到七八个亿,年销售收入十多亿元,刚30出头的李海鹏担任了董事长,如今他又开始筹划企业上市的事情。2011年初,由《法制晚报》联合创业之家网站,历时半年调查,制作了2010年中国80后青年创富榜,李海鹏以2.1亿元资产位列第27位。

2011年6月10日,李海鹏向母校临沂大学捐赠1000万元,庆贺母校70周年华诞。以个人名义在地穷性大学设立1000万元的助学基金,这在国内尚属首例。李海鹏不是富二代,他的父母都是农民,也没有什么家族背景,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创造了一个80后创业者的奇迹。创业十年,让十年和两亿画上了等号。

也许,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曾有这样的两颗宝贵的花生种子,一颗叫梦想,另一颗叫信念。只是有些人没有给梦想合适的土壤,没有给信念浇上滋润的水分,让种子只能是种子,发不了芽,开不了花,结不了果。

查看全部

上一篇:大学生创业励志小故事

下一篇:互联网创业励志故事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关于创业励志的短故事”其他教案

热门诗歌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