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和初中生都注意啦!北京中招改革释放出三大信号
明天北京市将发布招生改革方案。未来北京学生在参加中考时可实行选考,即除了必选语数外三门主科外,可从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学)科目中任选三科,并对原始分按100%、80%、60%比例折算成最终分数。具体细节我们明天将会做具体的分析。
今天先就上周发布的北京2016年中考招生工作意见进行分析。
与往年相比,今年中招有了不少变化。今年首次实行考后知分填报志愿;优质高中“名额分配”比例将提高到50%左右;给考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增加人才成长通道;增加了体育考试的选择性……这些变化会对学校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校长、教师如何应对?现代教育报记者专访了部分专家、校长和教研员,请他们支招。
计算分数不再重要 上好复习课才是硬道理
以往,填报志愿是最让老师、学生和家长头疼的事情。怕估分估高了,浪费了第一志愿;估低了,又觉得浪费了分数。从今年起,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录取考生填报志愿方式调整为考后知分填报。这一变化体现了以考生为本的改革思路,在信息公开透明的情况下,学生能够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或专业,降低志愿落空的风险,增加录取机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这种政策调整是积极的,减少了过去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的盲目性,增加考生的选择权利。“这样也可以让考生在考前可以更安心复习。”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校长刘雪梅说。因此,教师全心全力地进行复习才是硬道理,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和分数,提升一分,名次就提前了很多,就能有更多的选择。
今年,北京市将继续开展市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统筹工作。优质高中部分招生计划和市级统筹计划继续实行分配到初中校,“名额分配”总体比例将提高到50%左右。通过计划分配方式的改革,重点向一般初中校和远郊区初中校倾斜,统筹优质资源和优质机会的均衡配置,从而促进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均衡,缓解小升初压力。
“以往,由于学生和家长对名额分配的了解不够,没有让这项利好政策真正惠及到学生”,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校长陈恒华表示,“学校要通过教师向学生讲解或借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向家长进行宣传,让“名额分配”真正惠及到普通校的优秀学生。”同时,他提醒家长,一定不要误解,虽然50%的机会很大,但政策中也有规定,要求分数不能低于500分,“即使是报名参加名额分配,也要全力以赴复习备考,不要抱侥幸心理。”
储朝晖表示,“设定最低分数线,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高中校教学上的不方便因素,但这样的政策设计又会给初中校带来新的影响,尤其会直接影响一些偏远农村、山区初中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改进课堂教学,确实提高教学质量。”其实,除了名额分配,北京市中招还有许多种升学途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统筹一二三、提前招生等,学校都要将这些升学途径普及给学生和家长,让每名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
押题不再管用 课堂要搬出教室回归生活
今年中考命题将更加注重选作题的设计,更加注重阅读和实验探究的考查。“这是从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北京市第十八中学特级教师孙衍明道出了命题思路变化的本质。他认为,老师的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的现实发展和长远发展,真正做到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这就要求老师的知识层面要无限量扩展,课堂的容量也要尽可能加大,老师要摒弃以前狭隘的学科意识和学段意识,追求横向和纵向的知识大融合,这样才能最大化提升学生的能力。”看来,以往教师绞尽脑汁地押题也没有多大用了。
北京市前门外国语学校书记王祺与孙衍明观点一致,他表示,在中招改革背景下,学校日常教学将实现“回归基础”与“回归生活”。“机械化、大强度、高难度的应试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未来中考改革的方向,学校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能力的教授和培养,教学内容要贴近具体的生活情景,关注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
孙衍明表示,课堂可以搬出教室,打破学段界限,不同学段的教师间要互相了解。“未来中考改革关注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两方面的变化给学科教研带来的影响显而易见。”王祺说,一是推动了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教研,引导各学科教师以实际生活问题为主线,打破人为划分的学科界限,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二是改变了原有的学习资源开发模式,教师要跳出课本和课堂,甚至走出学校,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以生活实践为主要形式,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纯粹的书本知识或单一的理论问题将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跨越学科界限的综合性、开放性学习。刘雪梅认为,以往老师会根据某一题型让学生强化练习,而今考题活了,老师即使通过题海战术也难以实现让学生活学活用的目的。为此,学校鼓励学生走进社会,落实新课改10%的综合实践课程,把游学实践开发成校本课程。“让学生走进更宽广的学习舞台,这正是新中考给学校办学提出的新要求。”刘雪梅说。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马富贵书记同样表示,如今中考试题在素材选择上越来越开放,这就促进了多元化学习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内容不仅仅是教材,学习的地点也不局限于课堂,而是走入社会学习更全面的知识。“中招政策传递出明确信号,倡导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要教学生学会学习。”马富贵说。
一个教案不再适用 分层教学和学科建设至关重要
今年北京中招优质高中名额分配指标到校,比例进一步提高到50%左右,将在整体上进一步提升北京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据了解,名额分配增量主要投向普通初中校,从而确保今年北京普通初中校毕业生有30%以上获得升入优质高中的机会。“这种政策导向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成绩高的学生不再集聚到某几所优质高中校,这种导向也会传递到整个义务教育升学阶段。”储朝晖说。这意味着同一班级内的学生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学习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王祺表示,学校原有的固定班级教学模式将会面临挑战。一方面,学校必须保证国家规定课程的开齐开足,不能提前引导学生有所“偏好”地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学校也必须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探索多种多样的走班制教学管理模式,为毕业年级学生的多元化选择提供资源支持。这些课程设置上的变化,将对学校教学管理模式提出许多创新性挑战。
另外,今年中考还强调对选作题的设计,对此,马富贵认为,试题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机会,学生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题目作答;而更深层次的是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博弈能力,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题目?这就要求学校从供给侧的角度给学生提供多元的课程和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王祺表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最终将会推动学校的个性化发展,各个学校将会出现自己的优势科目或独特的教学特色。因此,在不久的将来,加强学校的特色学科建设有可能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对于校本课程,要规范学科(尤其是中考备选科目)拓展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意识地开展跨学科、走班制课程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为未来的中考改革积累经验。”王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