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如何培养孩子的中国根基_初中资讯 - 查字典初中网
初中网 > 初中资讯 > 国际学校如何培养孩子的中国根基

国际学校如何培养孩子的中国根基

本环节主持人:李锰

在4月16日举办的“寻找理想中的国际教育”校长论坛上,资深国际教育专家、世青国际学校校长助理李锰的主持下,北京加拿大国际学校、北京中加学校执行董事长张志雄和人大西山学校校长、党总支书记刘彦就“中国根基与国际视野”展开对话,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对话主题

中国根基与国际视野

李锰:很荣幸参与新京报校长论坛,我客串的环节叫做中国根基与国际视野。中国现在有500多所国际学校,其中257所是民营像中加学校,200多所是公立学校的国际班,像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先请两位校长跟家长分别介绍一下自己的学校和国际课程项目。

刘彦: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和大家自然结缘的机会,在我们学校常讲的一句话就是缘分不可思议,我来自人大附中西山学校的校长刘彦。

在上周末的时候,在上海参加了中美未来教育模式的一个峰会,我也是一个主旨演讲嘉宾。当我从演讲台上走下会场的时候,很多来自美国的高中学校校长,表达了对我的这样一些学校做法、理念的认同,并且还有特别夸张的说法,就是您的学校所讲的,您的学校所做的,其实换一个校名就是我的学校。我想事实上之所以我们能够有这样好的共鸣,这样一个同理和共感,其实也许就是在我们在国际视野、国际理解方面产生一种共振。

我们还是感到非常欣慰,在共振层面上,事实上对于我的学校来讲,怎么能够让学生有国际视野,因为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本身培养目标就是世界公民中国心,建校时间并不长,但是有着非常明确和清晰的愿景、使命、价值以及目标,愿景就是创造一所幸福、不一样未来学校。

其中不一样,刚才已经在这做分享两位嘉宾,我非常认同,在座家长包括每个人,我们都能够理解,这个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特质,我们每个人体内蕴含不同具有独特优势个性。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尊重不一样,接纳不一样,成全不一样。让我们的学校每个学生更多地为生态做不一样的贡献。

这一点上,实际上我们在做个性化层面上,国际视野有共同的话题和共识,最主要的原因,主要在20世纪技能培养上,而且落地生根为我们自己这样一个课程。这个课程在基于国家和地方课程基础之上,有了中国心课程构建。而中国心课程,实际上就是刚才说的植根中国,经常说一句话,树高千尺也离不开根。

我们在和很多美国学校、教育同仁交流的时候,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越是多元的社会,越是多元的世界,其实每个人能够有自己的认同、归属感,并且能够表达出自己的声音,这是我们对未来的孩子期望,在我们的学校里,我们是这样跟孩子要求的,书本不要当成世界,而是把世界当成我们的书。

张志雄:我在70年代读书,在加拿大上学,那时还不知道有国际教育这个词。回到中国,才知道原来国际教育是在本国如何国际化。加拿大人怎么国际化,必须学中国课程、中国文化。

所以我们的培养理念,也是围绕国际化。办一所学校面对学生和面对群体是什么,肯定要中国人为主,课程少不了中国根本。我们培养什么,培养领导者、大使,负责他人精神。

李锰:2015年度,中国有52万人选择出国留学,这么大数据里面,低龄留学生,或者小留学生数量逐年爆增。

在美国读初高中的中国学生,超过4万人。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选择把很小的孩子送到西方国家去留学。我会给身边想送低龄孩子出国的家长建议,孩子太小,会损失中国根基和中国文化认同感,建议他们尽量选择中国国际化学校。

但很多家长就会这样回复我:在中国读国际学校不是一样吗?也是全英文授课,不也是班主任都是老外,校长都是老外。读中国国际学校,同样会损失掉中国根基。

我想请问张志雄校长,如果一个家长这样对您说,您怎么答复?

张志雄: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经常在外国,那么多年回来,中国情怀依然改变不了,在哪里都想念着中国。

我们家长包括校长,包括所有办学,给他国际认可一些素质,国际认可技能、能力。中国学生,去哪个国家都代表着中国,他们可以和任何国家的学生做交流,但他们骨子里的中国情怀,始终改变不了。

当然也要给孩子这个机会,如何在国际平台教他包容心,如何为他人考虑,初心改变不了。同时每个办学校长,给他这个机会跑出去看看,必然会学到很多,更会知道这样的环境。

李锰:作为中国的国际教育工作者,主要的任务就是挽留这样的家庭在中国,希望他们可以在我们的家门口享受到真正一流国际教育,不是小学四五年级背井离乡,追求别人的教育。

中国绝大多数学生,走的是传统教育道路,要中考、高考。作为国际课程项目的在读学生,规模比较小,我想问一下刘校长,在一个大的传统教育的氛围当中,我们有这么小众一群人在学国际化课程,如何保证这些学生会拥有一个国际视野。

刘彦:这个问题问的还是挺有挑战性的。公办学校因为传统、体制、理念、墙内会有很多限制,很多条框,因此可能会给在中外做合作学生项目,能不能给到充分国际视野有一些疑问或者质疑。

首先必须承认,在公立学校,或者体制内学校,有很多要面对来自于职能部门,来自于社会乃至家长,对于中考或者高考东西,评价和追求。对于传统教育、普通教育,或者我们今天说的这种国际教育,我想在本质上应该是一样的。

比如说就在我们的学校,在人大附中,包括今天很多很普通,完全没有上过国际课程的普通高中孩子,申请国际知名大学,之所以能够有好的发展,因为本身在文化氛围当中是相通的。无论是体制内传统教育,还是就是很纯粹,在这种传统学校里,做这种国际教育,都应该是有基本出发点。

因为我们知道今天世界是平的,同时必须看到大势所趋,国际交流,我们学校本身是完全公办中学,整个学校培养目标就是世界公民中国心。这一块学校文化营造上,我认为没有问题,恰恰反而是因为学校不仅仅是只有中考和高考这样一部分孩子,而是有了这样中外合作项目,因为他的一些中外课程融合,外方课程和外方团队引入,让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孩子理解东西方文化,对于中西方文化这样一个认同和共感上,可能更容易或者更有便利性。

李锰:中国国际学校,不管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是在培养有中国文化底蕴世界人。这个话题有点宏大,想问一个简单、具体一点问题,如何把一个中国元素课程嵌入到国际课程体系里来,实现这个目的?

刘彦:我们刚才提到的培养目标,世界公民中国心,还有21世纪技能这样一个人才,绝对不应该停留在理念、理论层面,或者框架层面,应该落地,生成为学校的课程,因此在这一块上,我们就有一个自己的完整课程体系,当然也看得到,今天在很多学校,无论民办还是公办,中国文化元素课程,或者文化传导的时候,有很多类似于社团、选修课等等,我们学校整个中国心课程已经成为必修课程,完全在我们的平常课表当中,在这些中国心课程当中,当然很大程度上是在完成国家必修课程基础之上,通过做课时和课程内容整合,开设了一系列的中国心课程。

在我们学校都是必修课,每天要上的围棋、茶文化、京剧、武术、剪纸、古琴。现在通过我们的学生,可能来的时候是零基础,孩子通过一年学习,他们在我们一些中国心课程技能和理解上,实际上已经达到了很自信,同时很精彩的层面。

李锰:如果作为一个学校读刘校长的学校应该是最幸福的事。

刘彦:是这样,他们非常幸福。

李锰:志雄校长简单地说一下,您的学校做的是国际课程项目,如何通过一个中国元素课程,来实现我们这些培养中国文化底蕴目的。

张志雄:其实每个国家的课程知识点差不多,一个老师如何转达这个知识点,方法或者办法而已。你讲某一堂课可以加进国际化,给孩子多一点动手能力,包括解决能力、提问能力、思考能力,不要用灌输思考。在中加是两种形式并存,中国课程,会用一些双语老师来教中国课程,而中国传统老师也会教加拿大课程。你会看到,加拿大课程用西方思维来回答,中方课程用中方思维,所以就是用这样一个推进这种结合给学生多些机会。

李锰:两个家长问题。问刘校长,现在不少国际学校也会设立中文相关课程,在您的理解当中,中国根基具体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刘彦:中国根基具体包含哪些内容,这个问题答案应该是很多,我仅仅谈我个人的理解,或者是我们的学校在做中国心课程的理解,我想可能其实还是想说一点,3月份做AT高中资质续办过程当中,招到北京市教委,向相关领导做一个小时学校汇报,后来我们的领导对学校的工作是做了一个评价和认可之后,提出了几点,我们非常认同。

今天做中外合作项目,我们要明确,我们到底是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这些人应该为谁服务。在这一点,我想不仅应该是理念上,更应该在课程上,其实应该回应到刚才非常牛的主持人大牛说到的,核心价值观也好,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也好。当然还有我们自己的民族、国家的这样一种认同和归属。

这一点上显得似乎是笼统一点,事实上和我们的学生在教育或者展示,无论在什么样的国家或者什么样的学校,展示介绍的时候,能够用他们自己的声音,讲述中国的故事,发出中国的声音。能够让别人看到,他身上的中国元素,我想这个根基应该就是植下了。

李锰:下面一个问题请志雄校长回答,您认为中国根基培养,必须在中国国内完成吗?如果您给一个出国年龄段,您建议几岁?

张志雄:不要你没有完成的目标,就要求孩子去完成你的梦,家长要跟孩子沟通,在国内很多这种国际学校可以完成。中国人尽量在中国完成高中阶段,打好这个基础,学好英语,进哪个大学觉得都没有问题。

30年以后,你要求他完成也是不一样的,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引导他,给他幸福,给他选择,尊重他,听听他的意见。

查看全部

上一篇:2016北京中招特长生拟招2322人 5月14日参加统测

下一篇:好的国际教育是启发式而非灌输式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国际学校如何培养孩子的中国根基”其他教案

热门初中资讯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