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合肥市五十中学南校:用课程诠释大爱的真谛_初中资讯 - 查字典初中网
初中网 > 初中资讯 > 【视角】合肥市五十中学南校:用课程诠释大爱的真谛

【视角】合肥市五十中学南校:用课程诠释大爱的真谛

合肥市五十中学南校:用课程诠释大爱的真谛

合肥市第五十中学是合肥教育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位于合肥西南部的蜀山区,由东、西、南、新四大校区组成。自1957年建校以来,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历届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优异的办学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成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基础教育的品牌之一。

【学校课程哲学】

一、学校教育哲学:大爱教育

学校教育哲学:大爱教育。“大爱于心,致真于行”,是我校的校训,也是我校的办学理念。

1.我们认为大爱教育即是象征一切美好的教育。大爱教育是冬日的一片阳光,暖暖地洒在学生柔软的心田里;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时莘莘学子不断进取的动力;是洒在久旱大地上的一场甘霖,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是一张大网,时刻温暖着学生的心扉;是隐形的翅膀,助推学生的长足发展;是有一双可以相执的手,使学生在人生的里程中得以相持相扶;是一颗可理解的心,抚育着学生稚嫩的心灵。

2.我们认为大爱教育即是蕴含育人核心的教育。爱是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爱是教育的基础。每一位老师都应该让爱心充满课堂,让爱心充满校园,让每一位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爱的雨露。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天职是给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种希望的事业。用爱倾听每一个孩子心底的声音。相信孩子、赏识孩子。

大爱教育是教育生活的催化剂。因为有爱,生活才会丰富多彩,享受爱是一种心灵的愉悦,爱别人更是品德高尚的体现。

二、学校课程理念:向着大爱方向前行

我们认为课程即情感需求、课程即生命成长、课程即分享文化、课程即学习旅程、课程即智慧旅程。

1、课程即情感需求。从情感入手是现代教学的标志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而布鲁姆则把情感看作是影响教育过程的三大动力之一。

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需要以获得快乐为主,同时需要倾诉安慰、摆脱孤独与消除紧张、寻求理解、获得尊重。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这给学生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多数中学生处于紧张、担忧、焦虑和压力等情绪状态之中,他们强烈需要有人理解、渴望向人倾诉。寻求快乐、渴望得到理解、摆脱紧张感和孤独感就成为中学生强烈的情感需求。

在人的心理过程中,情感是最活跃、最积极、最核心的因素,处于个性结构中的核心位置。因此在育人的工作中,抓住情感这一核心要素,也就抓住了人的本质。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别林斯基说:“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学校教育亦是如此。在一个的成长过程中,情感对人们的行为的养成是起着巨大的作用的。一名学生如果自身修养差、不热爱祖国、不关心他人,即使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当他步入社会之后,其发展也是非常令人担忧,甚至是可怕至极的。所以,学校教育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课程即生命成长。“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用教育的术语来说,就是:(1)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2)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在《教育即生长》中指出:“一个人离开学校之后,教育不应停止。”教育是有生命的,教育的生命就在于传承、延续、创新,在于合作、分享、交流。

课程的价值追求就是生命的成长,或者说是对新一代生命价值的提升。课程的展开过程就是师生以其本真状态投入生命之流的过程,不矫饰、不造作,顺其自然,自由自在地敞现各自的生命存在状态和指向未来的可能性。

人的生命感受和体验是内在的、个人性的,它是人生意义、人生幸福的最终落实。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在目标上强调“过程与方法”,强调除行为目标以外还要有“表现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在学习方式上注重“研究性学习”,其良苦用心,只有落实到学生生命的表现与体验上才是有价值的。“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关注在师生“共时”和“交互状态”下“生成”资源(即学生的质疑、非预期的答案甚至错误等等),并通过对资源的及时回应,“生成”出新的教学过程,这无疑是师生的生命表现,而表现中无疑会有令人兴奋和感动的生命体验。

3、课程即分享文化。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助,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师生间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

对教学而言,分享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分享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分享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困此教学是师生互助、互惠、共享的关系。

4、课程即学习旅程。生命是一个学习旅程。教以育德,读书养身。知识也许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命运,但读书的确能够改变一个人。

从教学角度来讲,教学的结论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结果,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结果而必须经历的活动过程。

我们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的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即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认识方式,各种观点的碰撞、论争、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理解、巩固。从学习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即重学会,轻会学,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善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是一种创造性学习过程。因此在我校的课程理念中,课程就是学生愉快学习的过程。

5、课程即智慧之旅。教育是有智慧的,教育的智慧就在于用智慧启迪智慧,用生命呵护生命,用创造去支撑创造。

教师要有教育机智,要随时关注生活、关注孩子的兴趣,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生活中突然发生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来调整教学计划。所以教师的课程领导智慧是教师在课程领导实践中所达到的一种至高的境界和品质,是教师在复杂的课程领导实践情境中,能够敏锐地洞悉到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并且能够有效性、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才能。培养富有课程领导智慧的教师群体,旨在提升学校的课程品质,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促进学校新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还不成熟,容易出错,课堂上,教师应该更具有智慧,理解学生的狂妄,理解学生的可笑,理解学生的单纯。这样才会有点拨、引导、解惑,才会有教育的敏感、机智和智慧,以及真正的爱护和保护。这样的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教学过程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错误、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又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

我校的课程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开放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激发了师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从而使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

总之,课程应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程的最终目标。

【学校课程体系】

一、学校课程结构

基于“大爱教育”之哲学以及学校课程目标,学校课程模式:“L-O-V-E”课程。“L-O-V-E”可释义为:L-Life“生命”;O-Obligation感激,感恩,义务,责任;V-Varieties变化,多样性;E-Expansion“扩大的,扩展的,伸展的”。由此我们将“L-O-V-E”课程的目标定义为:通过有生命的、有效的特色课程的建立与实施,培养有责任感、使命感的、多才多艺的杰出学生。

1,专题聚焦课程(life):包括入学教育、青春期教育、交通法制课程、研学游课程、心理课,八年级的远足磨砺意志课程、疾病防控课程,九年级的励志课程、感恩母校课程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培养学生感受自然,享受生活,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帮助学生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形成健康安全、积极向上、快乐有尊严的生活态度。

2.仪式节庆课程(obligation):包括传统节日如元旦、春节等。重要节日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等。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如学雷锋活动、九一八事变等。其他节日如植树节、母亲节、教师节、感恩节等。校园节日如开学典礼、文化艺术节、毕业典礼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强化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达到增强凝聚力、激发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目的。

3.兴趣爱好课程(Varieties):包括书法、篆刻、绘画、摄影、舞蹈、器乐、合唱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丰富学生的活动,陶冶情操,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他们成为多才多艺得学生。

4.学科特色课程(Expansion):“1+X”学科课程群:“1”是指整合后的国家基础性课程。“X”是指个性化发展的拓展性课程,是基础性课程的拓宽与延伸。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经典诵读、外教口语课程、快乐足球、各学科学习策略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个性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为学生学习研究型课程积累更宽泛知识与经验、能力与方法,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共同为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服务。

二、课程设置

七年级第一学期

课程类别

课程门类(名称)

课程内容

课时安排

专题聚焦课程(life)

入学教育

校纪、校规教育、小升初衔接教育、军训等

开学前一周集中进行40课时

安全教育

交通安全教育

请交警到校讲述3课时

心理课

爱上学习、快乐交往

10节课

仪式节庆课程(obligation)

纪念日

国庆节向国旗敬礼

利用国旗下讲话和班会课

兴趣爱好课程(Varieties)

书法

学习硬笔书法的技能和毛笔书法的技能

利用美术课和自习课时间10课时

绘画

素描、国画等

利用美术课和自习课时间10课时

舞蹈

民族舞蹈、劲舞、街舞等

自习课时间8课时

合唱

练习合唱的技能

自习课时间8课时

器乐

竖笛、古筝、二胡等

自习课时间8课时

摄影

教授数码、单反相机的摄影技巧

自习课时间8课时

学科特色课程(Expansion)

经典诵读

内容包括《论语》、《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作品。

利用语文阅读课和早读课进行8课时

外教口语

请老外到校与学生交流互动

利用英语课15节

快乐足球

介绍足球运动的起源、发展,培养学生足球运动的技能

体育课和课外活动15节课

走近自然

组织学生到升金湖观鸟

利用周末2天时间

七年级第二学期

课程类别

课程门类(名称)

课程内容

课时安排

专题聚焦课程(life)

青春期教育

关心女童

2课时

研学游课程

组织学生到北京、西安等地

利用暑假一周时间

心理课

爱上学习、快乐交往、

10节课

仪式节庆课程(obligation)

传统节日

端午节进行爱国主义,民族气节教育

利用班会课进行

学校节日

校园文化艺术节

4课时

兴趣爱好课程(Varieties)

书法

学习硬笔书法的技能和毛笔书法的技能

利用美术课和自习课时间10课时

绘画

素描、国画等

利用美术课和自习课时间10课时

舞蹈

民族舞蹈、劲舞、街舞等

自习课时间10课时

合唱

练习合唱的技能

自习课时间10课时

器乐

竖笛、古筝、二胡等

自习课时间10课时

摄影

教授数码、单反相机的摄影技巧

自习课时间10课时

学科特色课程(Expansion)

经典诵读

内容包括《论语》、《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作品。

利用语文阅读课和早读课进行8课时

外教口语

请老外到校与学生交流互动

利用英语课15节

魅力物理

介绍生活中与物理学科密切相关的知识

利用活动课进行8课时

快乐足球

介绍足球运动的起源、发展,培养学生足球运动的技能

体育课和课外活动30节课

八年级第一学期

课程类别

课程门类(名称)

课程内容

课时安排

专题聚焦课程(life)

青春期教育

同学友谊

2课时

心理课

探索自我、情绪管理

8节课

仪式节庆课程(obligation)

传统节日

中秋节进行诗歌朗诵

利用班会课进行

纪念节日

国庆节向国旗敬礼

利用国旗下讲话和班会课、

兴趣爱好课程(Varieties))

书法

学习硬笔书法的技能和毛笔书法的技能

利用美术课和自习课时间10课时

绘画

素描、国画等

利用美术课和自习课时间10课时

舞蹈

民族舞蹈、劲舞、街舞等

自习课时间10课时

合唱

练习合唱的技能

自习课时间10课时

器乐

竖笛、古筝、二胡等

自习课时间10课时

学科特色课程(Expansion)

经典诵读

内容包括《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作品。

利用语文阅读课和早读课进行月8课时

快乐足球

培养学生足球运动的技能

体育课和课外活动20节课

八年级第二学期

课程类别

课程门类(名称)

课程内容

课时安排

专题聚焦课程(life))

研学游课程

组织学生到新加坡、英国、美国等地

利用假期进行

心理课

情绪管理、倾听花开

8节课

仪式节庆课程(obligation)

学校节日

校园文化艺术节

政教处、团委组织集中开展

兴趣爱好课程(Varieties)

书法

学习硬笔书法的技能和毛笔书法的技能

利用美术课和自习课时间10课时

绘画

素描、国画等

利用美术课和自习课时间10课时

舞蹈

民族舞蹈、劲舞、街舞等

自习课时间10课时

合唱

练习合唱的技能

自习课时间10课时

器乐

竖笛、古筝、二胡等

自习课时间10课时

学科特色课程(Expansion)

经典诵读

内容包括《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作品。

利用语文阅读课和早读课进行月8课时

生活中的化学

介绍生活中与化学密切相关的知识

利用活动课进行6课时

快乐足球

培养学生足球运动的技能

体育课和课外活动20节课

魅力物理

介绍物理学习策略,物理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

利用物理课进行4课时

九年级第一学期

课程类别

课程门类(名称)

课程内容

课时安排

专题聚焦课程(life)

青春期教育

同学友谊

班会课2课时

心理课

情绪管理

2节课

健康课

毒品预防教育

2节课

仪式节庆课程(obligation)

纪念日

国庆节向国旗敬礼

利用国旗下讲话和班会课、

节庆

感恩节前话感恩

班会课进行

兴趣爱好课程(Varieties)

书法

学习硬笔书法的技能和毛笔书法的技能

利用美术课和自习课时间10课时

绘画

素描、国画等

利用美术课和自习课时间10课时

器乐

竖笛、古筝、二胡等

自习课时间10课时

学科特色课程(Expansion)

经典诵读

内容包括《弟子规》等作品。

利用语文阅读课和早读课进行月8课时

生活中的化学

介绍化学学习策略,化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开展化学实验

利用化学课进行16课时

快乐足球

培养学生足球运动的技能

体育课和课外活动10节课

九年级第二学期

课程类别

课程门类(名称)

课程内容

课时安排

专题聚焦课程(life)

青春期教育

同学友谊

班会课2课时

心理课

情绪管理

2节课

   

仪式节庆课程(obligation)

学校节日

毕业典礼

中考后进行4课时

兴趣爱好课程(Varieties)

绘画

素描、国画等

利用美术课和自习课时间10课时

器乐

竖笛、古筝、二胡等

自习课时间10课时

学科特色课程(Expansion)

快乐足球

培养学生足球运动的技能

体育课和课外活动10节课

田径

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

自习课时间10课时

【学校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落实“课堂转型”,推进学科基础课程的有效实施

(一)“大爱课堂”的内涵与要义

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构建适合自己学校实际,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形态,构建大爱课堂。课堂上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充满尊重、关怀、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在身心愉悦、人格健康、精神自由、生命自主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愉快和幸福,获得学业进步和身心全面发展。我校积极倡导“大爱课堂”。“大爱课堂”可释义为:Lively有生命活力的;Open开放的;Vavious多样的;Effective有效的。

(二)“大爱课堂”的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标:(10分)

1.目标设置:教师“导”的思路清晰,学生“学”的目标明确。

2.层次划分:知识与技能的达成目标,过程与方法的揭示目标,情感与态度的孕育目标,能力与素质的发展目标。

二、Open开放的的方面(20分)

1.环节设计:课前先学有体现,设置情境、激发动机、展开过程、巩固训练、发展提高、达标检测;每一环节学生都有事做。

2.时间分配: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参与活动、自主学习的时间。

三、Lively有生命活力的方面:(30分)

1.内容选择:教学容量适度,重难点把握准确。

2.呈现方式:能有效地整合三维目标,突出能力培养。

3.教法优化:教法设计合理,教学方式多样化。

4.学法指导:指导学法得当,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四、Vavious多样的方面(10分)

1.师生互动:师生要有激情,课堂气氛要和谐,具有学术研究氛围。

2.学生参与:学生思维活跃,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能愉快的获得新知。

五、Effective有效的的方面(20分)

1.思维训练:课堂容量要大,学生思维积极主动、慎密有效,课堂练习要有梯度、切实达到巩固新知的效果。

2.达标训练:能及时反馈练习,教学目标达成率高。

七、教学特色:(10分)

1.创造性:导学过程设计新颖,富有创造性。

2.艺术性:导学不出现“超导”与“滞导”现象,艺术性高 。

3.生动性:导学具有感染力,课堂教学深刻、生动、形象。

等级设置:

总分85分以上为优秀;75-85为良好;60-75为一般;60分以下为不合格

二、建设“特色学科”,推进学科特色课程的全面落实

(一)“1+X”

根据学校师资力量实际,倡导教师结合自身特长,以所授科目为原点设计学科特色课程(Expansion):“1+X”学科课程群:“1”是指整合后的国家基础性课程。“X”是指个性化发展的拓展性课程,是基础性课程的拓宽与延伸。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经典诵读、外教口语、快乐足球、各学科学习策略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个性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为学生学习研究型课程积累更宽泛知识与经验、能力与方法,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共同为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服务。

(二)课程论证与准入

由教师本人申请,经学校课程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论证后,反馈给个人,若通过,再由备课组进行合作进行。

(三)评价

主要包括教师对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案的设计、校本教材的编写情)

(1)开学初,教师根据本学期校本课程开设的课时等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并交至教务处,由教务处统一检查并记录。

(2)学期中、学期末,教务处统一检查校本课程教师的教案。

(3)学期末,校本课程教师整理教案,编写校本教材,交至教务处。

三、创意“课程整合”,推进专题、节庆课程的深度实施

(一)结合学校实际和中学生身心发民的特点,弘扬传统文化利用重要节点,加强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等教育,开设仪式节庆课程(obligation):包括传统节日如元旦、春节等。重要节日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等。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如学雷锋活动、九一八事变等。其他节日如植树节、母亲节、教师节、感恩节等。校园节日如开学典礼、文化艺术节、毕业典礼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强化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达到增强凝聚力、激发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目的。

(二)评价

主要包括学校政教处团委、大队部和班主任等对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案的设计、校本教材的编写等。

(1)开学初,学校根据本学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并交至教务处,由教务处统一检查并记录。

(2)活动前编写活动方案。

(3)活动中师生要积极参与并记录教育过程;

(4)活动后要进行及时总结。

四、搭建“活动平台”,推进兴趣爱好课程的有序实施

(一)结合校情和学生的个性情况开设兴趣爱好课程(Varieties):包括书法、篆刻、绘画、摄影、舞蹈、器乐、合唱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丰富学生的活动,陶冶情操,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他们成为多才多艺得学生。

(二)评价

包括体育艺术组教师经过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基础上,制定本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案的设计、校本教材的编写情)

(1)开学初,学校根据本学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并交至教务处,由教务处统一检查并记录。

(2)活动前编写活动方案。

(3)活动中师生要积极参与并记录教育过程;

(4)活动后要进行及时总结。

(三)集中展现

1、每年九月下旬的田径运动会;

2、每年五月中旬的校园文化艺术节。

查看全部

上一篇:这4点做不好,英语成绩肯定差!家长提醒孩子注意

下一篇:高考化学推断题这样解,你找到突破口了吗?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视角】合肥市五十中学南校:用课程诠释大爱的真谛”其他教案

热门初中资讯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