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全国各地语文试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六)_专家指导 - 查字典初中网
初中网 > 初中教育 > 专家指导 > 2016年中考全国各地语文试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六)

2016年中考全国各地语文试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六)

【2016·青海省西宁卷】

阅读《河中石兽》,回答问题。(9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2分)

⑴山门圮于河 圮 ( )

⑵湮于沙上 湮 ( )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2分)

⑴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于 ( )

⑵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之 (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一句。(2分)

译:

14.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2分)

答:

1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

答:

11.⑴圮 (倒塌 ) ⑵湮 (埋没) 12.⑴于(介词,在 ) ⑵之(代词,指代二石兽) 13.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14.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写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他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1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016·陕西卷】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2分)

【甲】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节选自《曾国藩家信》)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注】甲文是曾国藩写给儿子的家信。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 ( )

(2)余服官二十年 ( )

(3)四支僵劲不能动 ( )

(4)腰白玉之环 (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余为少慰 余不愿为大官

B. 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戴朱缨宝饰之帽

C. 可以处乐 以衾拥覆

D. 太丰则吾不敢也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4分)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译文:

20.【甲】【乙】两段文字都是作者用自身经历劝诫后辈的。他们共同认为年轻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做到 。(2分)

(三)【参考译文】家中的人来军营的,都说你举止大方.我心里略感安慰。普通人大多希望子孙们能当大官,但我不愿(自己的子孙)当大官,只求能成为读书而明白事理的君子。勤俭自持,习惯劳苦,可以享受安乐。这就是君子。我为官二十年,从类不敢沾染半点官僚习气,饮食起居,还遵循简朴的家风,特别简朴也可以,稍微丰盛也可以,太过丰盛我就不敢了。凡是官宦人家,又简朴到奢侈容易,有奢侈到简朴难。你的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华,不可以习惯懒惰。你读书不可以间断,早晨要早起,不要败坏我们从曾祖就传下来的家风。17.

(1)希望,盼望

(2)做,当

(3)同“肢”,四肢

(4)腰间佩带18.B 19.你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华,不可以习惯懒惰。20.勤奋,自持,能吃苦(或刻苦)

【2016·湖南省长沙卷】

陈禾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②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③,搢绅④侧目。禾日:“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⑤,则非其职矣。”首抗疏⑥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⑦得与?”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⑧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日:“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②格:搁置。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④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⑥抗疏:上书直言。⑦宦寺:宦官。⑧曹:辈,等。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武备宽弛,东南尤甚/弛担持刀(《狼》)

B.或指为生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C.人服其先见/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D.此国家安危之本也/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13.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

A.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C.宋何罪之有(《公输》)

D.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2)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

15.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陈禾的进谏方式与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请阐述理由。(6分)

12.B【解析】A. 松弛/放下;B. 有的人;C. 佩服/动词,穿戴;D. 根本/本来。13.B【解析】A. 代词:指“这种景况”;B. 助词:的;C. 宾语前置的标志;D. 音节助词,不译。14.

(1)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

(2)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啬头颅来报答陛下吗?15.

(1)陈禾品质:有先见之明 忠于职守 敢于进谏 刚正不阿

(2)进谏方式:邹忌进谏时采用讽谏的方式;由小及大、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的讽喻。陈禾采用的是直谏的方式。

(3)开放题:赞成邹忌。原因:采用委婉地方法规劝齐王,使齐王乐于接受。赞成陈禾。原因:陈禾的方式直接,让君主直接明了的知道自己的不足和过错。

【2016·湖南省衡阳卷】

(二)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9-12题。(12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①躬耕于南阳( )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意思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为妙绝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皆以美于徐公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译文: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

12.选文第一段中“由是感激”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诸葛亮正是由于感恩,才倾尽毕生精力去完成先帝托付。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感恩”的理解。(4分)

答:

(二)(12 分)9.参考答案:①躬:亲自,自身 ②卑鄙:低微鄙陋评分标准:2分,每小题1分。10. 参考答案:C 评分标准:2分11. 参考答案:①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使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了委任。②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评分标准:4分,每小題2分。①句中状语后置、整体句意为记分点。②句中“所以”、“职分”为记分点。12.参考答案: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鄱,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理解:略,能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评分标准:4分,原因2分,理解2分。

【2016·湖南省邵阳卷】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8一14题。

【甲】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

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下流无耻 B.由是感激:因此

C.夙夜忧叹:早 D.躬耕于南阳:亲自

9.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以告先帝之灵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咨臣以当世之事

1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至于/斟酌损益 B.陛下/亦宜自谋

C.锦官城/外柏森森

D.两朝开济/老臣心

11.对诗文内容和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先帝临崩前将国家大事托付于诸葛亮的原因之一是他做事谨慎。

B.甲文第①②段,作者回顾了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临崩寄大事三件事。

C.乙诗颔联描写祠内的美景,体现了作者愉快的心情。

D.乙诗颈联高度赞扬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和鞠躬尽瘁的精神。

12.对诗文写作手法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第①段寓情于议。

B.甲文第②段寓情于叙。

C.乙诗首联运用设问的手法,点明了丞相祠堂的所在地。

D.乙诗的尾联抒情,寄寓了诗人忧国伤乱怀才不遇的感慨。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

14.乙诗中有一联可看出甲文中诸葛亮“兴复汉室”的理想并未实现,请找出来。(2分)

答:

【2016·湖南省张家界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9~11题。(l1分)

【甲】鱼,我

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②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③病笃④,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自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尔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⑥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佥授之,封识宛然⑦。(选自《东轩笔录》)

【注释】①悴:困苦。②睢(suī)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术者:术士。古代大多指有一定技能的人。④病笃:病重。⑤通“纳”,放入。⑥俾(bì):使。⑦宛然:依然如故。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所恶有甚于死者( )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3)会术者病笃( )

(4)今汝成立( )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2)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

译文:

11.试用【甲】文的主要观点,结合【乙】文内容,简要评价范仲淹。(3分)

答:

9.

(1)厌恶

(2)如果,假使,假如

(3)适逢,正赶上

(4)长大成人(毎小题1分,共4分)

10.

(1)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2分〉

(2)就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2分)

11. 【甲】文的主要的观点是“舍生取义”(1分),【乙】文中范仲淹虽然贫困,面对秘方和白金客毫不动心,多年后将秘方和白金交付死者的儿子,为人正直,守承诺(1分)。范仲淹坚持自己的做人准则,知羞明耻,是心中有“义”的人(1分)。

【参考译文】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个姓朱的人家,经常与一个术士交游,正赶上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我善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随即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的怀中. 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就气绝而死。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让我先保管秘方和一斤白金,现在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些东西还给你。”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和白金一起交给术士的儿子,那个密封的标志依旧完好如初。

【2016·湖南省娄底卷】

(一)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B.惟长/堤一痕

C.是/非木柿 D.夫/大国难测也

答案:B(解析:“长堤”是一个词,不应分开)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大之狱(案件) B卒逢暴雨(通“猝”突然)

C公将鼓之(代词、那件事 ) D可以一战(介词,凭借)

答案:C(解析:“公将鼓之”的“之”字不解释为代词,那件事,而应是音节助词,不译)

12.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

B.“忠之属也,可以现一战”这话告诉我们:在曹刿看来,忠诚尽责的人,才可以获得民心,获得民心,是取得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

C.从写法上说,选文第一段主要记述了庄公和曹刿的对话,叙述议论都有,曹刿的“战则请从”起了结束上段,开启下文的作用。

D.选文第三段中,通过庄公问曹刿“不可”“可矣”的道理和曹刿的“盈竭之论”“大小之论”“真假之论”,揭示了曹刿的战略思想和军事见解。

答案:A(解析:应是详写战前,略写战中,战后。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文语句的大意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文:

答案: “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答案:“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14.请你说说选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的远谋表理在哪些地方。

答案:“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

(1)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

(2)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

(3)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再次暴露“鄙”。

曹刿的“远谋”表现在:

(1)战前三问。说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有远见。

(2)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解析:根据文章内容,通过分析战前、战中、战后的肉食者和曹刿的不同表现来做答)

【2016·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卷】

三、文言文阅读(1 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7—1 1题。 (1 4分)

[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四]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 过晋国,同行者诳之。 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变容。 指社(祭祀的神社) 曰:“此若里之社。”乃喟然而叹。 指舍曰:“此先人之庐。”乃涓然而泣。 指垅(坟墓)曰:“此若先人之冢。”其人哭不自禁。 同行者哑然大笑,曰:“予昔绐(欺哄)若,此晋国耳。”其人大惭。 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 . 晋陶渊明独爱菊 故人不独亲其亲

C . 微斯人,吾谁与归 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D . 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 . 从文段中分别找出当“详细”“应当”“探求”“禁受”讲的词语,并依次写下来。 ( 2分)

9 . 与“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 停数日,辞去 B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C . 此先人之庐 D . 咨臣以当世之事

10 .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6分)

(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 3)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变容。

译文:

11.你学过了陶渊明和周敦颐的文章,请简要写出他们品格相同与不同之处。 ( 2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14分)7.B(2分)8. 具 宜 求 禁(2分)9. D(2分)10 .

(1)村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村人竟然不知道有汉代,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2)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或喜或悲。

(3)同行的人指着晋国的都邑说:“这是燕国的都邑。”那人听后,变了神色。(6分,每句2分)11 . 相同点:自身品格高洁。不同点:陶渊明,厌恶官场,辞官归隐,出世思想。周敦颐,在污浊的世间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2分)

【2016·云南省曲靖卷】

(二)(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l-15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略无阙处 阙: ②虽乘奔御风 奔:

【答案】①阙:通“缺”,空缺。②奔:奔驰的快马。

1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虽乘奔御风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春冬之时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不以疾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答案】B【解析】A项中“自”分别是“在,从”“如果”;C项中“之”分别是“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项中的“以”分别是“认为,如”“来”;B项中“虽”是“即使”,意思相同。

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

【答案】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激流,比率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各1分)

14.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答案】B【解析】第②段也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1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3分)

【答案】示

例一:①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②郦道元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描写了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很多游客都是通过文章才了解并关注三峡,慕名而去,尽兴而归。所以,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①点1分,②点2分)

示例二:①我认为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②因为三峡风景优美,四季景色各异。到过的游客无不惊叹于三峡自身的神奇秀美。美景不用大肆宣传,喜欢游玩的人会想方设法寻找美景观赏。所以我认为三峡的闻名是靠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①点1分,②点2分。观点鲜明,言之有理即可)

【201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卷】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12-15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水尤清冽 冽

(2)卷石底以出 卷

(3)崔氏二小生 小生

1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心乐之 当余之从师也 B.全石以为底 不足为外人道也,

C.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乃记之而去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15.文中第一段中“伐竹取道”能否删去,说说你的理由(3分)

答:

【2016·宁夏回族自治区】

(一)(16分)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4分)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 )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③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

④无案牍之劳形( )

10.翻译①②两题,用“”符号将第③题在标点符号处标记。 (6分)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③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译文:

11.王维《使至塞上》诗中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历来为人所称道,其中“直”和“圆”两字用的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2分)

答:

12.《岳阳楼记》中写“迁客骚人”因景异而产生“悲” “喜”之情,试对其简要分析。(2分)

答:

13.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以“闲人”结尾,请简要谈谈你对“闲人”的理解。(2分)

答:

(一)(16 分)9. (4分)①长,这里指身高②通(同)“饲”,喂养③就④使……劳累10. (6分,每题2分)①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②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③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共2分.断对两处得一分)11. (2 分)“直”写出了孤烟的形态,间接写出了烟之浓,烟之密,侧面写出了大漠无风的状态;“圆”写出了落日的形态,写出了落日之低,落日之大,落日之美;一“直”一“圆”,交相辉映,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景。12. (2 分)景不同,情也不同,形成鲜明对比;“悲”“喜”之情虽异,但本质上相同,都是个人悲喜观;将“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与作者的情怀作对比。(可选其中任意一个角度或多个角度分析,意思接近即可)

13. (2分)闲人包含着作者复杂微妙的情感:有赏月时的悠闲自在;有贬谪之后的无所琪事;以 及旷达释怀的人生态度等等。(意思接近即可)

【2016·海南省】

(三) 文言文阅读(12分)

下面两篇文言文,任选一篇作答。(请在答题卡上将选作题打“√ ”。只能选答一篇,如果两篇都答,按第一篇计分。)

Ⅰ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第 11~14题。(12分)

醉翁亭记(选段)

欧阳修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伛(yǔ)偻提携 B. 山肴(yáo)野蔌

C. 射者中(zhōng) D. 觥(gōng)筹交错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山间之朝暮也( ) ⑵野芳发而幽香( )

⑶杂然而前陈者( ) ⑷弈者胜( )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

⑵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

14.选文第②段中作者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2分)

答:

Ⅱ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 11~14题。(12分)

曹刿论战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又何间.(j i ān)焉 B. 牺牲玉帛.(bó)

C. 下视其辙.(zhé) D. 望其旗靡.(mǐ )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小大之狱 ( ) ⑵遂逐齐师( )

⑶公问其故 ( ) ⑷夫大国,难测也( )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文:

⑵彼竭我盈,故克之。

译文:

14.选文第②段用了对比的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2分)

答:

(三) 文言文阅读(12分) Ⅰ《醉翁亭记》(12分) 11.(2分) C 12.(4分) ⑴ 早上(早晨) ⑵香花 ⑶摆开(摆放、陈列) ⑷下棋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有错字、别字,该小题不给分。 13.(4分) 答案示例: ⑴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给分点:四时 乐) ⑵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给分点:苍颜 颓然)评分标准:每题2分。给分点翻译正确给1分,表意通顺准确给1分。 14.(2 分)意在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同时也是为了表现作者治下政治清明的社会现实。 评分标准:能答出“与民同乐”且表意正确即可给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Ⅱ《曹刿论战》(12分) 11.(2分)A 12.(4分)⑴案件 ⑵追赶(追击) ⑶原因(缘故) ⑷推测(估计)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有错字、别字,该小题不给分。 13.(4分)

答案示例: 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给分点:肉食者 鄙)

⑵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给分点:竭 盈)评分标准:每题2分。给分点翻译正确给1分,表意通顺准确给1分。 14.(2分)以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 评分标准: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查看全部

上一篇:湖北荆州2017中考将首次实行考试新模式

下一篇:湖北随州2017中考总分为650分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2016年中考全国各地语文试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六)”其他教案

热门专家指导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