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寺》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 - 查字典初中网
初中网 > 课外生活 > 读书笔记 > 《万寿寺》读书笔记

《万寿寺》读书笔记

一切都在无可挽回地走向庸俗——《万寿寺》

愁容骑士王小波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昆德拉也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以我当初的阅读水平,字里行间看不出太多有价值的东西。而在小说的最后,作者用低沉语调吟唱出的歌声轻轻地唤醒了你,你之前把它只当旋律的东西,后来会发现它像回忆一般宝贵,却也像回忆一般朦胧。

但是很遗憾,读完一遍的小说我不愿意再读第二遍,就像人生不可能有两次相同的经历,除非我想从经历中得到什么而要去回忆。罗素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的确如此,一致性的麻木就是最大的痛苦。这和我不读第二遍没什么联系。我想说的是,在我明白回忆朦胧而又宝贵这一点之后,就越发珍惜当下,未来无可预期,晚上做梦让人休息,白天做梦则没有什么意义。

所以之后我读《红拂夜奔》和《寻找无双》时,不再像听一首听不懂的小语种,只是听它优美的旋律,而是努力去认真揣摩其中的隐喻。王小波说写作是很辛苦的,他不会浪费文字去写没有意义的东西。在这里,好坏的区别就是包子和馒头的区别。小说应该像音乐,给人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我深信这一点,因为我以前听着音乐入睡,最近则抱着大部头的书入睡。很安心。

下面说的事情我要先引用《万寿寺》整个的倒数第二段。

“你已经看到这个故事是怎么结束的:我和过去的我融会贯通,变成一个人。白衣女人和过去的女孩融会贯通,变成了一个人。我又和她融会贯通,这样就越变越少了。所谓真实,就是这样令人无可奈何的庸俗。”

这时我仿佛见证了王小波的无可奈何,看到这里我感受到了极大的悲伤以及感动。悲伤于一切都在无可挽回地走向庸俗,感动于王小波的诚实和无私大爱。

从这一段,我窥见到王小波的精神世界。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从王小波一个人,变体成他笔下众多的人物,王二、薛嵩、虬髯公等等都是他的影身。人类渺小的身躯由此变得阔大宏伟,比山还高,比海还阔。当一个人在看宏伟高大的山的时候,他的心中是激情澎湃的,他感觉到自己也像山一样宏伟。由此及彼,人应该寻求人生的美学意义。如此不至于辜负一生韶华。

读完《红楼梦》我觉得这本书大旨谈情而已。后来看到一位美学老师的微信公众号发的系列文章,题目为:《红楼梦》是林黛玉一个人的故事。看到题目时我觉得不可理解并对它嗤之以鼻。我个人认为这本书主要在谈人情,所以人物刻画细致入微,性格鲜明。无法理解红楼是一个人的故事这样的观点。但是看了他写的内容觉得有一定的道理。其中的道理就与上面那一段《万寿寺》的引用相契合。说林黛玉是《红楼梦》的轴心人物其实有着强大的立论基础。其结果就是:其他人是林黛玉不同的“分身”或“影像”。换言之,林黛玉是《红楼梦》的人格化身,《红楼梦》的全部秘密都集成性地压缩,凝结在她的内涵之中。至于立论基础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林黛玉这个人在作者文本之中的“内涵”。要解释出来颇不容易,前到上古,后到近代都有可说的地方。单说原因则归结于文体幻影的互文结构。红楼众人物就是对林黛玉这个“理式”的“分有”或“转化物”,是“一人而众相”。

《万寿寺》是王小波三篇“唐人故事”之一。讲的是薛嵩和红线的故事。和脍炙人口的唐传奇有一些关系——《红线传》,杨巨元作,初见于袁郊《甘泽谣》,《太平广记》一百九十五卷载。

人生的长度不可改变,但宽度可以拓展。渺小的人类因为拥有灵魂而变得无限。比山高,比海阔。穿越时间往返千年之间,跨越空间登顶泰山之巅。

茫茫天涯路雪花一片一片,纷飞的雪花飘进心里,可千万不要打伞。

查看全部

上一篇: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300字

下一篇:读书笔记——日本国民作家夏目漱石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万寿寺》读书笔记”其他教案

热门读书笔记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