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神学思想史》读书笔记(7)_读书笔记 - 查字典初中网
初中网 > 课外生活 > 读书笔记 > 《基督教神学思想史》读书笔记(7)

《基督教神学思想史》读书笔记(7)

P201-230 第十三、十四章。 尼西亚信经尘埃落定,异端无法正面突围,转而剑走偏锋,向中欧蛮夷之地进发。罗马帝国被倾覆之后,亚流派一度又现权力舞台,好在执政者最终都归正了,异端渐渐销声匿迹直到近代。

三位一体争端的硝烟尚未散尽,基督神人二性的诠释又成热议焦点,为了保护基督奥秘,不至拉低到理性诠释使之“合理化”而出错,451年迦克墩大会(第四次基督教全体大会)确立了基督位格的正统诠释——本质合一。

争端是由亚历山大与安提阿两个城市年深日久的神学差异引起的。

安提阿属于历史文化名城,使徒留下过宝贵的足迹,在基督教发祥时期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然而到了2世纪之后,重心逐渐向亚历山大转移。这两个城市的教会领袖们都希望在新罗马君士坦丁堡教会占据宗主教的地位执牛耳。

双城两派之间的重要差异在释经学。亚历山大用寓意解经,融合两希文化;安提阿用字面结合历史解经,以西奥多为代表。两派都有局限和危机。

第二个差异在救恩论。亚历山大派的救恩论倾向形而上;安提阿的救恩论倾向于伦理道德。

第三个差异在基督论。亚历山大派主张“道-体基督论”,肉身只是逻格斯的工具。代表人物阿波利拿里提出“神在肉身”基督论,否定耶稣基督的理性魂。安提阿派主张“道-人基督论”,以西奥多的二元基督论为代表,肯定神完全的人性之余发挥出了格,戴阿多若甚至将耶稣基督的身份视为“两个儿子”。

两派暗自较力,僵持不下,时任君士坦丁堡主教的安提阿派人物涅斯多留一纸禁令,掀起轩然大波。

涅斯多留我早有耳闻,听苏文峰讲教会史和庄祖鲲讲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会通时都提到过,但没弄清楚具体怎么回事。

涅斯多留是西奥多二元基督论的继承者,他背后有皇帝撑腰,才得以坐上首都宗主教的宝座。神学争论背后夹杂着政治动机。为了惩罚、打压亚历山大派,涅斯多留禁止会众称马利亚为“神之母”(这是亚历山大派的观点)。

禁令引起两波反弹。一是早已窥觑涅斯多留“宝座”的亚历山大派宗主教西利尔,差人匿名贴涅斯多留的“大字报”闹得满城风雨;二是两位宗主教亲自披挂上阵,展开笔战,就教义问题争执不下。戏剧性的是,他们的书信内容后来竟被用来作为参照的蓝本,打造出折中方案,最后形成了基督位格官方正统教义。

两位大人物的笔战以及其他主教们的推波助澜,使争端闹到不可开交,必须诉诸大会来解决。因此历史上就有了在以弗所举行的第三次基督教大会。

会议更象一场惊心动魄的闹剧,亚历山大派和安提阿派的教父们各领一帮人声讨对方,最后还得拿到皇帝那里裁决。皇帝为了安定大局,在错综复杂里中找平衡,最终将涅斯多留流放,暂时平息事态。可怜的涅斯多留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么说似乎不够厚道哈),在沙漠中孤独终老。

据说唐朝时期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景教)是涅斯多留派的,那不是一开始就走偏了吗? 

查看全部

上一篇:《基督教神学思想史》读书笔记(8)

下一篇:《基督教神学思想史》读书笔记(6)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基督教神学思想史》读书笔记(7)”其他教案

热门读书笔记

猜你喜欢

更多+